墻倒眾人推!HD4830交火也強過HD4870
[泡泡網(wǎng)顯卡頻道 4月2日] 雖然不算什么發(fā)燒玩家,對硬件也沒啥特別的追求,不是非要整個玩家國度用才有滿足感,但自筆者跨入游戲玩家的行列,這硬件升級也從沒間斷過,長則一年一升,短則半年就要吐故納新。相信大部分普通游戲玩家也有與筆者相同的經(jīng)歷,為了某款特別中意的游戲,無論如何也得換點東西把游戲跑爽,雖然這年頭好玩的游戲越來越少,不過一年下來也還有那么幾款讓你牽腸掛肚的作品問世,你也就得繼續(xù)你的升級之路。
從菜鳥一步步學習著成長,中間自然被忽悠過不少次。DX10剛問世那會,媒體報刊一個勁的吹捧,什么新技術、新效果、電影級畫面表現(xiàn),各種華美詞藻其實都圍繞著一個中心:“哥們,該換張DX10顯卡了,你得聽勸!”最終在口舌們的推搡下,下定決心出掉老當益壯的7600GT,入手號稱DX10新貴的8600GT。結果可想而知,DX10游戲沒幾個能跑的動,DX9游戲甚至還比原來慢了,從此領教了媒體攻勢的厲害,也終于明白了買產(chǎn)品相信其它人怎么說不如相信自己的分析。
雖然8600GT不如意,但聊勝于無,也陪伴著我玩了盡一年的游戲,其中不乏以幻燈片的方式欣賞過神作《Crysis》。隨著大作越來越多,以及顯卡產(chǎn)品不斷降價,對8600GT這半吊子DX10顯卡我也忍無可忍,無需再忍的結果就是入手一張HD4830。我知道很多人覺得ATI顯卡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但經(jīng)過筆者的觀察和親自使用,更覺得別人說的未必是真。
選擇HD4830其實還是受它哥HD4850的影響,只不過處于價格上的考慮,還是選擇了性價比更高的HD4830。小地方,買啥都買不著,托網(wǎng)絡購物的福,買了張雙敏無極HD4830玩家版,雖然不是做工最好的,好歹沒啥大問題,電容也是日系的固態(tài),該有的都有,價格實惠就選了它。
標題比較嚇人,其實就是想多吸引點眼球,也結合著現(xiàn)在HD4870被GTS250和GTX260+夾攻的尷尬境地,順勢踩踩而已。
本來自己只有一張無極HD4830玩家限量版,湊合著與那臺用了很多年的經(jīng)常用色彩好來自我安慰的19寸CRT顯示器一起使用,不過最近一個朋友整套平臺升級,相對有錢的他選擇了新出的羿龍2 X3 720處理器和支持DDR3內(nèi)存和雙卡交火的770主板。由于經(jīng)過我的長期熏陶,他也購入一張同型號顯卡,我也終于有機會體驗一把交火系統(tǒng)的快感。
其實組建交火系統(tǒng)的測試網(wǎng)上已經(jīng)有不少,但都是偏重測試,少有從基礎一步步介紹如何組建的文章。雖然筆者水平也不高,但自己親自嘗試了組建交火系統(tǒng)的全過程,愿意把這些經(jīng)驗分享給大家,老鳥們可以跳過了,有興趣的朋友請繼續(xù)往下看。
交火系統(tǒng)至少需要在硬件方面做到三點:支持交火的主板、兩張同型號的顯卡、兩個交火連接器。
目前對交火系統(tǒng)支持比較理想的平臺還是AMD自己的7系列主板,雖然官方只在部分高端型號上開放了雙卡甚至多卡交火技術,不過目前大部分770、780G主板也都由廠商開發(fā)出支持的版本銷售,使用起來沒什么區(qū)別,價格上還比較實惠。雙PCI-E 2.0 8X的速度也完全足夠使用,不會造成傳輸瓶頸。
雖然intel的主板也從很早就支持交火技術,但普及率比較高的P35只支持16+4的規(guī)格,對性能會產(chǎn)生一定影響。P45雖然也是雙PCI-E 2.0 8X,但主板和處理器相對來說較貴,性價比不是太高。
理論上,兩張同規(guī)格的ATI顯卡就可以組建交火,不過為了保證最大限度的兼容性,還是強烈建議盡量選擇兩張同型號的顯卡,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和困擾。
以筆者手里這兩張無極HD4830玩家限量版來說,型號和規(guī)格完全相同,最重要的是每張卡都具備兩個交火金手指,可以在交火的時候進行雙卡之間的高速信息傳輸,分配兩張顯卡的圖形處理工作,達到提升性能的作用。
理論上說,不連接交火金橋,通過PCI-E總線也是可以組建交火系統(tǒng)的,不過由于PCI-E總線速度相對較低,而且還要負責系統(tǒng)其它設備的數(shù)據(jù)傳輸,會影響交火后的運行效率,所以在中高端ATI顯卡上組建交火系統(tǒng)還要要連連接兩個金手指才是非常好的的方式。
最后的一步硬件設置就是將兩個交火連接器安裝到顯卡上。實話說,這東西雖小,但找起來比較費勁,現(xiàn)在大部分ATI顯卡都不送這個小配件,市場里也很少見到單獨銷售,筆者是從網(wǎng)上花了幾十元訂購到一對才解決了問題。
硬件系統(tǒng)到此就組建完畢了,當然一些小細節(jié)大家也不應該馬虎,比如第二張顯卡的6pin供電不要忘記接,筆者第一次就習慣性的只連接了一張顯卡,結果造成系統(tǒng)啟動失敗,嚇出一身冷汗,生怕把卡燒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雙卡交火系統(tǒng)組建后,顯示器要連接在主卡的輸出端上,否則無圖像顯示。主卡就是靠近CPU一邊的那張顯卡,它將負責將兩張顯卡渲染的畫面重新組合及最終輸出的任務。
驅動部分筆者安裝的是最新推出的催化劑9.3正式版,安裝一切順利,進入到顯卡控制界面后發(fā)現(xiàn)交火功能已經(jīng)自動開啟,通過GPU-Z信息判斷也確認了這一點,呵呵,比想象的輕松。如果交火模式?jīng)]有自動開啟,在控制面板中將其開啟即可。
硬件部分搭建完成,系統(tǒng)和驅動也都順利安裝,在朋友的催促下,更是自己的強烈的沖動促使,立馬安裝上幾個測試軟件和游戲大作,對整套系統(tǒng)的游戲性能做了簡單的檢測。
雖然看到媒體每次都要用3DMARK來檢測性能很厭煩,但真輪到自己的時候也還是要跑,畢竟直接的分數(shù)提升看起來還是很讓人興奮的。
3DMARK06單卡模式下有近11000分的表現(xiàn),和在自己的平臺上差不多。
雙卡交火模式下提升到了近15000分,雖然成績不錯,不過和預想中還是有差距,應該和3DMARK06相對陳舊的測試程序有關系。
3DMARK VANTAGE可以比較有效的反應DX10環(huán)境下顯卡的性能,單卡模式下獲得了P5700多分,比自己的平臺高不少,應該和朋友新配的三核CPU有關系,看來我也得考慮換個處理器了。
雙卡模式下成績猛然提升到了P9000多分,相當不錯的成績,以筆者知道的情況,這已經(jīng)和高端的HD4870打平。
進入到游戲測試階段,筆者還是翻出珍藏的《Crysis:Warhead》,自己玩的時候從來沒有敢開到最高的特效,因為速度實在影響游戲的進行,不過現(xiàn)在是雙HD4830,直接上了DX10模式下的最高特效設定,還開啟了2倍抗鋸齒。
最后平均成績達到了33fps,過來30fps的大關,流暢程度相當理想,當然,畫質更是出色。對比單卡模式15fps左右的成績,性能提升了100%以上,看來交火系統(tǒng)在實際游戲中的表現(xiàn)要比純粹理論測試更好。話說回來,《Crysis》的畫質確實出色,還沒等我測試完,朋友就叫嚷著要打打看。
●《FarCry2》
另一個筆者經(jīng)常跑的大作《FarCry2》也沒能逃脫被雙HD4830徹底征服的命運。開到1600×1200的分辨率,DX10模式下特效開到高,再開啟4倍抗鋸齒,這樣的畫面設定在單卡模式下也能獲得30fps以上的成績,算是流暢,不過換到雙卡后直接跳躍到了50fps,最低都有34fps,流暢度沒話說,爽!
●《鬼泣4》
朋友最近也在玩一款叫《鬼泣4》的游戲,我只是在媒體的測試中看到過介紹,因為對這類游戲機移植作品興趣低,所以自己也沒跑過,朋友的機器,要跑跑看也無可厚非。
呵呵,雙卡模式下的成績讓朋友大呼過癮,4個測試場景全部都在100fps以上,半點停頓都沒有,而且最終獲得了S級的最高評價。不要忘記,這可是在1600×1200全部VeryHigh設定,并且開啟了4倍抗鋸齒下獲得的。
跑了一大圈的測試,最后還是關心了一下顯卡的溫度和功耗,通過CPU-Z、GPU-Z軟件檢測,顯卡和CPU都開啟了節(jié)能模式,顯卡核心頻率在2D模式下降低到了160MHz,兩張卡的運行功耗也不高。原來自己用的時候都沒注意到無極HD4830玩家限量版還有這樣的節(jié)能功能,也算這次幫朋友裝機的小收獲。
最后上幅國外媒體測試的HD4830交火后和HD4870的性能對比圖,也對得起標題,大家不要拍我?!?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