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動非"公"板 NV與宏碁ION平臺規(guī)格PK
2008年12月25日,臺媒:Intel公開說不 NV難搭"順風車"!
2009年2月20日,來自wiyule的消息稱,NVIDIA的ION平臺可能會被Lenovo采納;
2009年2月28日,在Intel和NVIDIA的口水戰(zhàn)還在升級時,ACER發(fā)布了“Hornet”大黃蜂的迷你臺式機;
2009年4月22日,裝著ION平臺的AspireRevo抵達PCPOP;
今天我們又一次將“它(ION)”分尸解剖,通過對比非公版AspireRevo和公版的ION的“尸體”,來仔細分析這兩款產(chǎn)品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 編輯對ION平臺產(chǎn)品的需求
手機數(shù)碼群組 總監(jiān) 劉鐵:如果作為家庭媒體中端來講,首先我會認為它是一套完整分系統(tǒng),機身設計也好,接口也罷應該更象一個電器,而不是依然有這么多DIY的影子。其次,遙控器對一個“家電”來說是很重要的,我放松的時候可不想還握著一只鼠標或敲鍵盤。再有就是wifi。
泡泡網(wǎng)臺式機頻道 楊濤:我們也期待著更小體積的、帶屏幕的Atom超便攜設備的出現(xiàn)。
泡泡網(wǎng)測試頻道主編 孫敏杰:如果ION更換雙核ATOM處理器的話,相信多任務能力會大有改觀。
LCD頻道高級編輯 潘斌強:我對ION還是蠻有興趣的,但前提是配備雙核ATOM,如果可以預裝MCE版本的XP就更好了(Vista速度太慢),正式版本可以考慮附加MCE遙控器。
●非公版ION(AspireRevo內(nèi)置的ION平臺)對比ION優(yōu)點
·外形設計更加酷似家電
·支持WIFI
·可以搭配“遙控器”(3D動作感應游戲手柄)
·支持1個1394接口、內(nèi)置4合1讀卡器
·預裝正版Windows Vista Home Premium家庭高級版
通過對比NVIDIA的“公版”ION平臺,我們可以看到最初編輯們期望的一些功能還是逐步的實現(xiàn)了,而更過的功能還需要日后得到其它廠商的支持后,再次升級。
下面我們就來見識一下“非公版PK公版”的好戲吧。
【相關文章】
ION平臺上網(wǎng)機Acer AspireRevo真機秀
【靚麗】“性能”超級強悍!那些宣傳硬件的MM們
【技巧】牛人自制400W電源(非常危險,非專業(yè)人員不要模仿)
【裝機】給菜鳥裝機來點指導~歡迎老鳥拍磚
【炫耀】大家都來XY自己的電腦吧..哈哈哈哈~~我先上我的!
【瘋狂】看看牛人住院期間怎么用電腦,太雷了
PC為什么不能做的再小點呢?談到PC的尺寸大小,首先得說一說ATX標準,主宰了十年的ATX標準,讓PC的尺寸無法變小。隨著經(jīng)濟微危機的到來,在現(xiàn)在CPU、主板芯片在性能過剩的時代,小巧并且擁有高性能的產(chǎn)品成為了主力。
上網(wǎng)本的誕生和ION的誕生如出一轍,ITX決定著PC小型化、家電化的趨勢,而ION成為了這一領域有特色的產(chǎn)品之一!
ATX 規(guī)格與標準——主宰10年的PC尺寸大小
10年歷史的ATX (Advanced Technology Extended)仍主宰著PC市場。ATX的出現(xiàn)一開始是為了標準化機箱、主板、電源供應器、組件位置以及串行端口與并行端口等接頭。與老舊的Baby AT主板相較之下,ATX已經(jīng)過數(shù)次修改,以滿足不同PC設計的需求。 ATX有幾個變化,規(guī)定主機板的不同尺寸:
· Full-size ATX: 12" x 9.6" (305 mm x 244 mm)
· Mini ATX: 11.2" x 8.2" (284 mm x 208 mm)
·microATX: 9.6" x 9.6" (244 mm x 244 mm)
· FlexATX: 9" x 7.5" (229 mm x 191 mm)

ATX 標準定義了數(shù)項核心組件的位置,并提供組件在 ATX 主板上放置位置的一般性方針。
定義ATX標準的目的
當ATX首次定義時,它的目標在于降低PC內(nèi)的排線數(shù)目與長度,同時找到核心組件的合理位置。
基于這個理由,CPU置于電源供應器旁,讓它可以由PSU風扇散熱。但時下的 PSU多用來將熱氣吸出計算機機箱之外,而CPU則擁有自身的風扇。內(nèi)存模塊則重置于主板的上端中間位置,這是雙手存取容易的地方。磁盤驅動器接頭會放在盡可能接近磁盤驅動器的地方。

接頭布局與 I/O 擋板各家不一,讓主板制造廠商可以根據(jù)市場與客戶需求自訂接頭。
ATX定義了I/O接頭的區(qū)域,有時候稱為背板(backpanel;請見上圖 expandable I/O 的部分)。你可以在此找到至少數(shù)個USB 接口、一或兩個網(wǎng)絡接頭、數(shù)字或模擬音訊接頭、有時候會有一個Firewire 接口,或許還有較老舊的串行/并行端口及 PS/2 鍵盤與鼠標接頭。這些接頭的排列與品質由主板制造廠商自行決定。金屬蓋- I/O 擋板-用來覆蓋接頭之間的空隙。
PC小型化是眾望所歸,究竟誰能代替ATX呢?Micro-ATX被推到了前臺,寄予了全部的希望。<
說道Intel的ATOM與NVIDIA的“ION”,它們區(qū)別最大的就是芯片組的不同,眾所周知,Intel的ATOM平臺搭配的是自家的945G芯片組,而NVIDIA搭配的則是自家的GeForce9400芯片組。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它們的區(qū)別。
|
NVIDIA ION平臺 |
Intel Atom平臺 | |
|
Atom 230 |
Atom 330 | |
|
芯片組 |
GeForce 9400M G |
Intel 945GC+ICH7 |
|
內(nèi)存規(guī)格 |
DDR3-1066 |
DDR2-667 |
|
內(nèi)存帶寬(單通道) |
8.5GB/s |
5.3GB/s |
|
最大內(nèi)存容量 |
2GB |
2GB |
|
集成顯卡 |
GeForce 9400M |
GMA 950 |
|
Direct3D支持 |
Direct3D 10 |
Direct3D 9 |
|
GPGPU技術 |
CUDA |
- |
|
硬件解碼技術 |
PureVIDEo HD(VP2) |
- |
|
顯示輸出 |
RGB/HDMI/DisplayPort |
RGB |
|
USB接口 |
12個 |
8個 |
Atom平臺的優(yōu)勢
·價格方面:Atom N330 售價43美元
·超低功耗需求
·超頻性能好,且對整體功耗提升不明顯
【不足】
·整體性能偏弱
·3D性能極差
·不能支持高清播放器
·不支持物理加速、CUDA和DX10
·不支持HDMI和DVI視頻輸出
ION平臺
·價格方面:Atom N230 售價29美元
·整體視頻性能對比945GC稍強
·3D性能值得稱道
·支持高清播放器
·支持物理加速、CUDA和DX10
·支持HDMI和DVI視頻輸出
【不足】
·目前售價不明
·ION平臺沒有光驅
·沒有WIFI
·沒有藍牙和紅外
·主動散熱略有噪音
通過上面的規(guī)格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采用Pico-ITX PC支持HDMI、D-SUB、DVI視頻輸出的ION平臺,要比ITX結構的ATOM體積要小,功能更加強悍,規(guī)格配置上略強于Itel的ATOM平臺。
了解了ATOM與ION的區(qū)別之后,很多朋友這下都了解到了,其實兩款產(chǎn)品不但基于PCB的設計規(guī)格不同,最主要的區(qū)別是芯片組的區(qū)別。那么下面我們來回顧一下NVIDIA的GeForce 9400芯片組。<
談到NVIDIA這款芯片組,不得不提到一個有名的公司——蘋果公司,英文名Apple, Inc.(NASDAQ: AAPL) (LSE:ACP)。它旗下產(chǎn)品中有一款極具工業(yè)設計精華的MacBooK系列,都是采用了NVIDIA的這款芯片組。
更為稱贊的是,連“蘋果”都喜歡它。2008年10月14日,Apple公司宣布將在最新的MacBook、MacBook Pro、MacBook Air中,使用NVIDIA出品的Geforce 9400M芯片組。喬布斯對其評價頗高,稱其“這是一款非常棒的芯片”。

最新的使用Geforce 9400M的蘋果筆記本(中間兩個)
這樣一款優(yōu)秀的板載GPU產(chǎn)品,具有以下幾點特性:
一、集南橋、北橋、GPU與一個芯片組之中,讓筆記本具有更小的體積更低的功耗更高的性能;
二、具有16個流處理器,全面支持DX10,其顯示性能五倍于傳統(tǒng)集成芯片組,讓你暢玩主流單機以及網(wǎng)絡游戲;
三、支持NVIDIA獨有的CUDA技術,讓顯卡在除了游戲之外,也有更好的應用,包括圖片處理、視頻轉換以及壓縮、網(wǎng)絡應用等方面;
四、支持智能SLI功能,可板載Geforce 9600M獨立顯卡,讓你在獨顯與集顯中自由切換;
五、支持物理加速PhysX功能,讓獨顯工作時候,集顯不浪費;
六、支持PureVIDEo HD,讓你的筆記本也盡享1080P高清;
●傳統(tǒng)筆記本芯片組與MCP79芯片組對比
◎傳統(tǒng)筆記本芯片組

傳統(tǒng)筆記本芯片組架構
可以知道的是,傳統(tǒng)筆記本芯片組,采用了南橋、北橋、以及顯卡三個主要的芯片分離式設計。這種設計,是沿用了臺式機芯片組設計的模式,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芯片組模式,已經(jīng)無法滿足筆記本的需求了。
◎NVIDIA公司MCP79(GeForce 9400M)芯片組

MCP79芯片組,把南橋、北橋、以及顯卡全部集成在了一個芯片里,并且還把USB、SATA等設備芯片也集成在了芯片里。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減小了芯片組的體積,讓整個筆記本的功耗、體積得到了控制,符合筆記本的發(fā)展方向,而在性能上遠超現(xiàn)今的傳統(tǒng)筆記本芯片組。
正是有了這款芯片組,ION的體積才會做的如此小,正是有了它強悍的性能,ATOM平臺才會找到了一個平衡點。從芯片的設計上可以看到,ATOM+GeForce 9400M芯片組的設計方案,對比之前的ATOM+945GC+ICH7的方案來說,減少了961mm2,這樣的設計意味著,它PCB的尺寸可以盡可能的縮小。
這下我們知道了ION為什么這么小的秘密后,下面我們就來解釋一下,GeForce9400為什么如此之小,性能還如此強悍呢?<
首先,GeForce9400不僅僅是圖形處理器,因為NVIDIA為它整合了PhysX、視頻處理、圖像處理以及3D顯示功能,未來,還將會有更多的功能添加,這一切都拜CUDA所賜(CUDA:通用并行處理架構)。

支持藍光、高清、還支持最新的Windows 7操作系統(tǒng)

對比上網(wǎng)機、臺式機,ATOM在各項數(shù)據(jù)上落后ION平臺

對比上網(wǎng)本,ION可以帶來更加瘋狂的性能提升,而功耗并不會由此增加

由于采用了PureVIDEo HD硬件解碼技術,減低了CPU的占用率,就減低了CPU的功耗,而使用GPU處理高清視頻,能讓你充滿一次電就可以享受一部完整的高清,而不必更換電池。
了解了芯片組的情況,和ION為何能做到如此小的情況后,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非公版ION究竟有多少秘密?
因為ION平臺采用基于Pico-ITX板型設計,所以ION才能稱得上世界上最小的視覺PC。世界上最小的根據(jù)只有Pico-ITX板型設計的小巧+NVIDIA的NVIDIA MCP79芯片組,才誕生了ION平臺。
當時露面的公版設計的ION已經(jīng)讓我們很興奮,而ACER推出的AspireRevo外形設計當然是更上一層樓。

不可否認的是AspireRevo采用ATOM+MCP79芯片組的主板,比原來的ION平臺的主板體積要大。這樣的設計更加利于布線和分配各個配件的布局

如果說NVIDIA的ION公版樣機只是一個設計雛形,那么用ATOM+MCP79芯片組的主板的AspireRevo,從外殼(機箱)制作上更加符合人們習慣的工業(yè)美學設計

NVIDIA公版的主板設計,讓音頻、USB、E-SATA、火線接口統(tǒng)統(tǒng)累計到了前面板上,而ACER則把接口分布到環(huán)繞產(chǎn)品的四周排列,既美觀,又符合人們審美需求

NVIDIA的公版設計讓散熱面板四周都能散熱,設計了大量的散熱口,突出的是靜音(雖然里面也有散熱風扇)。而ACER采用了筆記本常用的散熱模塊設計,將散熱口置于面板一側

電源、D-SUB、網(wǎng)卡接口、USB、DVI、HDMI一應俱全,從賣相上來看,不得不說ACER AspireRevo主板設計更加合理,接口布局更加符合家電化使用習慣
打開外殼,這里不得不說公版ION的外殼更加拆卸方便(因為螺絲固定點都是外置),而ACER AspireRevo的主板和外殼采用了“暗扣”設計,嚴絲合縫的外殼似乎讓您無從下手,但是拆解開后您會感覺這個“麻雀”五臟俱全的設計更加合理。
在編輯挑剔的眼睛里,公版的ION更加像是一個DIY的MINI-ITX的集合體,并非理想中——家電化的PC。雖然主板設計的很精巧,搭載CPU、GPU、內(nèi)存、硬盤等配件較為合理,但是它不完美。
公版ION拆解
解開這款公版的ION的面紗,徹底曝光它的內(nèi)部結構,需要的是一把螺絲刀,和一雙熟練拆解過電腦的雙手即可。


正面的芯片組和背面的內(nèi)存插槽

支持I/O接口的PCB

200GB的硬盤以及DDR3的2GB內(nèi)存
|
NVIDIA ION Reference PC | |
|
CPU |
Intel Atom N230 |
|
CPU Clock(頻率) |
1.6GHz |
|
FSB(前端總線) |
533MHz |
|
Core(核心) |
1 |
|
Threading(線程) |
2 |
|
Chipset(芯片組) |
GeForce 9400 |
|
Graphics Cores(顯示核心) |
16 |
|
PureVIDEo HD |
Yes |
|
Display options(視頻輸出) |
HDMI, DVI, Display Port, D-Sub |
|
Memory(內(nèi)存支持) |
DDR3-1066 2GB CL7 |
|
Storage(擴展支持) |
2.5 " SATA HDD 200GB |
|
Audio(音頻支持) |
Realtek ALC 888S HD Codec |
|
Network(網(wǎng)絡支持) |
Realtek RTL8108C Gigabit Ethernet |
|
Size(尺寸) |
142 x 110 x 39 mm |
這款Pico-ITX架構的主板,采用了10層PCB設計,通過上述的板載規(guī)格可以了分析得知,它并不遜于一款普通的ATX架構的主機,唯一的區(qū)別是硬盤不能增加多塊、內(nèi)存不能支持更大,對于一款如此小的ION,實在不好意思要求太多了。
面對公版ION的大大小小螺絲,非公版能做到更優(yōu)秀嗎?<
要想見到AspireRevo的“五臟六腑”,先從第一顆螺絲開始,這一顆螺絲,也是唯一的一顆螺絲。

主板的外殼僅有一顆螺絲

內(nèi)部的固定還是使用了螺絲,但是硬盤部分增加了橡膠墊片

硬盤的固定
通過上面簡單的拆解示意圖上可知,拆解這款主板還是需要好好研究一下,開蓋就是第一關,其次在分解產(chǎn)品的過程中,需要的就是細心而已,內(nèi)部的設計雖然看上去簡單,但實際設計過程中研發(fā)人員,必定是花費了一番苦心之后才有此結果。
拆解總結:
公版ION拆解更多的是一種傳統(tǒng)的分解,那就是螺絲、螺絲、螺絲、模塊插拔,分解就結束了。
非公版的ION平臺,減少了傳統(tǒng)螺絲、螺絲的組裝方式,突出了簡便性、密封性的優(yōu)點。
非公版的ION更加側重了內(nèi)部的細節(jié)設計,尤其是WIFI的布線、主板上內(nèi)存、硬盤、散熱模塊的設計。對比公版的ION,只能說糙了些。
經(jīng)歷了拆解后,我們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那就是對比細節(jié)部分。公版的ION強調的是產(chǎn)品搭配理念,而商業(yè)化運作的非公版設計的產(chǎn)品,更加突出了整體采購的成本控制和大批量選用配件的兼容性等多方面考慮。

公版的ION平臺采用了希捷筆記本硬盤,而非公版的ION則使用了來自泰國的HITACHI的160GB硬盤,這款硬盤支持SATA 3.0/S

這兩兄弟的產(chǎn)品布局上可以看出,公版采用了2層樓的搭配方案,而非公版的ION設計的主板大而寬,為的是將各個配件均勻的分布在主板的各個位置。
公版ION的CPU搭配GPU的排列方式,被非公版很好的繼承了下來,但是內(nèi)存、硬盤的排列方式則有了更多的變化。wifi的加入,讓我們看到了走進家庭客廳的可能性。

非公版的ION采用的是ELPIDA公司的DRAM顆粒內(nèi)存,兩條DDR2 800 1GB的內(nèi)存

對比公版的ION背板上安裝內(nèi)存,非公版的ION給了背面更多的散熱空間

公版的ION平臺所有的輸出端都需要外插實現(xiàn),而非公版似乎實現(xiàn)了“原生”
通過對比公版和非公版的ION平臺可以看到,雖然內(nèi)部的CPU、內(nèi)存、主板、硬盤等配件并無太大變化,但是設計思路上的改版,讓我們看到了產(chǎn)品區(qū)隔上的不同。
詳細的性能評測請等待PCPOP整機頻道的詳細評測?!?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