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艷但不完美,它依舊是最好的智能手機——iPhoneX一周體驗報告
先說個段子,以后和人打架可以說:“我要把你打得連親iPhone都認不出來”。
注:在體驗和寫作期間,筆者的隔壁辦公室的同事不幸查出了肺結(jié)核,為了避免染病隔離等造成無法按時交稿,筆者只能在短時間內(nèi)倉促完成了這篇體驗文,文中如有不足和錯誤之處,請各位看官見諒。

iPhone,一個注定會被歷史所銘記的名字,回顧初代iPhone的發(fā)布,幾乎是顛覆了整個行業(yè)對于手機的認知,原來手機可以沒有那么多按鍵,原來我們的手指就是最好的輸入設(shè)備,原來這么多的操作都可以在方寸之間完成。更重要的是它的誕生象征著移動互聯(lián)新時代的開啟,手機從此不止是手機,而是成為了連接一切的紐帶,人們感知世界的終端。

然而近年來,相比安卓陣營的不斷強化和推陳出新,iPhone則顯得有些相形見絀,一直到初代iPhone發(fā)布之后的第十年——iPhoneX的誕生,人們的觀念在此被再次革新。
筆者這次非常榮幸的從試客得到了這臺來自蘋果公司的十年之作——iPhoneX體驗機會,一周的時間,邊玩邊寫,希望能給大家還原一個真實的iPhoneX。
DAY 1:ID設(shè)計的十年之變,入眼驚艷的全面屏
如果用一句詩來形容這一次初見iPhoneX的話,“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便是最適合來形容我的感受的。自4s以來,歷代iPhone幾乎套娃式的的設(shè)計已經(jīng)讓用戶無比疲勞,直到這一代的iPhoneX終于又讓人眼前一亮。

▲iPhoneX與歷代iPhone最大的區(qū)別就是ID設(shè)計了。蘋果在iPhoneX上第一次引入了全面屏,第一次干掉了屏幕正面的Home鍵,取第一次用了如此多的傳感器……數(shù)個第一次,成就了這款截然不同于以往的iPhoneX。

▲告別了臉盲癥的iPhoneX給人的第一感覺大概就是圓潤了,圓潤的機身,圓潤的屏幕邊角,在熄屏的時候,有著非常強的一體感。至少帶著iPhoneX上街的同學,不會再被擔心被錯認為前幾代產(chǎn)品。

▲點亮iPhoneX的屏幕,這是一塊讓人無比驚艷的全面屏,邊框雖然不算太窄,但是除了屏幕頂端各種傳感器的“劉?!敝猓謾C的正面依然幾乎全是屏幕,這塊被蘋果稱作SUPER RETINA,分辨率達到2436×1125,458ppi的5.8英寸屏幕入眼帶來的感覺就是驚艷。

▲這一次,被蘋果帶起潮流的HOME鍵已經(jīng)正式跟我們宣告再見,沒有了HOME的iPhoneX有的是更強的一體感,以及一套隨之而來的全新交互方式(后文會進行解讀)。

▲仔細看一下這里的齊劉海,是不是可以看到很多的傳感器?這也是新iPhoneX的法寶之一。

▲不銹鋼邊框的回歸,更為iPhoneX帶來了一種難以言喻的氣質(zhì)。

▲有了不銹鋼,當然不能少了最經(jīng)典的雙面玻璃設(shè)計。流光溢彩的不銹鋼邊框和雙面玻璃,仿佛穿越了5年的時光,看到了那時艷驚四座的iPhone4。當然,相隔數(shù)代產(chǎn)品,相似的設(shè)計帶來的確實完全不同的觀感,以及同樣驚艷的感受。

▲當然,作為旗艦機的iPhoneX同樣配備了雙攝,這次的雙攝除了技術(shù)上有著諸多革新之外,更是同時裝備了光學防抖,只此一點,相機成片率就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純粹的玻璃,各種先進的涂層技術(shù),給iPhoneX帶來的是非常好的高端質(zhì)感。


▲再看一眼這無比驚艷的全面屏吧,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未來。

▲不得不說,全面屏這種東西在看視頻的時候,確實顯得特別炫酷。

▲嗯,這是拿到iPhoneX的第一天,我不禁為這臺驚艷的手機感到贊嘆,顛覆了以往一貫的設(shè)計風格,歷代最大的變化,面向未來的設(shè)計,更是終結(jié)了果粉們對于手機尺寸的爭論——對,iPhoneX同時給你大屏幕的暢快和單手操作的快感!單論外觀和設(shè)計,至少這一次,廚子不用再拼了老命的去壓老喬的棺材板了。
DAY1的最后,作為一個曾經(jīng)的iPhone用戶,自然可以很輕松的通過iCLOUD把所有的APP和文件還原到這臺全新的iPhoneX上。那么接下來的時間,自然就是好好把玩了,這臺很COOL的新iPhone在體驗上又會如何呢?
 
DAY2:被干掉的Home鍵和全新的交互
Home鍵作為iPhone曾經(jīng)的標志之一,帶動了一個時代的潮流,這顆按鍵曾經(jīng)集中了指紋識別、Home按鍵、SIRI喚醒等諸多功能,可以說是歷代iPhone必不可少的功能按鍵之一,。

▲然而到了iPhoneX身上,為了給全面屏讓路,Home鍵被蘋果毫不猶豫的干掉了。與此同時,iPhoneX給用戶帶來的則是一套全新的交互方式。

▲首先還是來說一說按鍵,iPhoneX雖然干掉了Home,但是仍然有傳統(tǒng)的音量鍵、靜音撥桿以及電源鍵。或者應(yīng)該說是側(cè)邊鍵更為準確——iPhoneX弱化了電源鍵的概念,而賦予了這顆按鍵新的操作邏輯。相比歷代iPhone,這顆按鍵的長度也變長了不少,因為沒有了Home鍵,它集成了更多的功能:長按——呼出Siri,同時短按側(cè)邊鍵和音量加——截圖,長按側(cè)邊鍵和任意音量鍵——關(guān)機,依次短按音量加、音量減,再長按側(cè)邊鍵——強制關(guān)機,快速按兩次側(cè)邊鍵——啟用ApplePay,快速按三次側(cè)邊鍵——輔助功能快捷鍵,快速按五次側(cè)邊鍵——啟用SOS。

▲這顆按鍵,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不少Home鍵的功能,包括在應(yīng)用商店安裝應(yīng)用的時候,也要通過快速雙擊側(cè)邊鍵,然后調(diào)出FACE ID進行安裝(大家注意看GIF,調(diào)出FACE ID的時候,用攝像機可以拍到紅外光)。
當然,沒了 Home鍵以后,iOS 的整套交互邏輯都要改變。按下 Home鍵這個操作習慣已經(jīng)伴隨了用戶近十年,如何在操作習慣上去改變是個大問題。
▼當然,有人提出了下面這種方案,在屏幕下方放個虛擬的 Home鍵:

▲嗯,那跟就跟安卓一樣,全面屏似乎就有點真的是為了全面而全面的感覺了。當然,如果蘋果真的這么搞了,那它也就不是我們常常把他吹上天的蘋果了。
在交互邏輯上,iPhoneX對于歷代iPhone最大的顛覆,其實是用各種滑動操作代替?zhèn)鹘y(tǒng)的點按操作和Home鍵功能。

▲比如傳統(tǒng)的Home返回,在這里是從屏幕底部往上滑動,在任何應(yīng)用里,這樣一劃都會退回到桌面。

▲比如后臺切換,可以按住底部橫條進行滑動。

▲比如后臺APP選擇和關(guān)閉,則是通過向上滑動拉起APP界面,然后暫停片刻來進行實現(xiàn)。


▲當然不能忘了劉海兩邊的下拉,一邊是控制中心,一邊則是通知中心。

▲當然,這只是初代的iPhoneX,初代去掉實體Home的產(chǎn)品,在未來,結(jié)合3D Press,顯然在操作上,會有更多更便捷的方式在等待用戶。
咳咳,操作展示到這里,接下來說一些微妙的變化:其實物理Home鍵的缺失,在操作上,多少還是讓交互變得突然微妙起來的。
對于歷代實體Home鍵的蘋果手機來說,不論用戶身處何種環(huán)境,不論用戶用什么奇葩姿勢,只要按下 Home 鍵,就可以實現(xiàn)【點亮屏幕-指紋識別-解鎖屏幕-返回桌面】這一整套操作。毫無疑問,就像當年的鍵盤手機盲打一樣,這些都是可以通過逐漸的使用來慢慢獲取的。

▲然而當你使用iPhone X 的時候,這個過程就變成了:【拿起手機-自動亮屏-調(diào)整姿勢-盯著屏幕-大概率FACE ID識別成功-從底部滑動解鎖-返回桌面】,如果小概率FACE ID識別失敗,呵呵,請您重新輸入密碼解鎖……雖說整體上來說,其實對于手機的功能性也沒有什么影響吧……
▼在這里順便吐個槽:

▲這個不管什么APP都會有顯示的底部Home條,有時候其實也挺煩的,不過為了全面屏,那就這樣吧,我忍了就是。
總的來說,iPhoneX作為第一款干掉實體Home鍵的新iPhone,它盡量的去嘗試解析全面屏的真實意義,也為此帶來了一套全新的交互方式,滑動也從此成為了未來的主要操作方式。不過還好,這套交互方式學習成本并不高,不需要太多時間就能掌握。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我們也要去為新手機的新邏輯,重新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這顯然也是一種對于效率的犧牲,這個時候,大概手機看起來也更像是一個冰冷的工具了。
 
DAY3:傳感器與FACE ID還有它所帶來的其他
FACE ID,或者說叫做面容ID,這個全新的功能,是我使用iPhoneX這三天以來,感受到的最杰出、也是最有創(chuàng)造性的新技術(shù)和新體驗。其實這一部分,應(yīng)該結(jié)合在交互中,一起解析,應(yīng)該會更加合適。

▲如果說iPhoneX在外觀設(shè)計上,還有讓人不滿意的地方,那大概就是屏幕頂端的齊劉海了,這也是在正式發(fā)布以前,一度被稱為逼死強迫癥的設(shè)計。然而,異性全面屏上的齊劉海帶來的,才是蘋果的十年之作iPhoneX的最大革新——強大的傳感器和跨時代的FACE ID。

▲在這一塊小小的區(qū)域內(nèi),iPhoneX集成了如此多的傳感器,也正是依靠其中的紅外鏡頭、點陣投影器的原件,iPhoneX拿出了今年手機類產(chǎn)品中最神奇的黑科技——FACE ID面部識別技術(shù)。

▲利用藏在前面板「劉?!估锏狞c陣投影器,將 30,000 多個肉眼不可見的光點投影在臉部,繪制出少有的面譜,同時泛光感應(yīng)元件發(fā)射出紅外光,最后紅外鏡頭會讀取點陣圖案,捕捉它的紅外圖像,然后將數(shù)據(jù)發(fā)送至 A11 仿生芯片中的安全隔區(qū),以確認是否匹配。

▲和目前安卓陣營的面部識別方案比,iPhoneX的FaceID顯然是要高出了一個層級的,它所使用的信息并非是傳統(tǒng)的2D信息,而是一個三維的,立體的面譜信息,在保證更高準確率的前提下,安全性也確實提高不少。
▼說了這么多技術(shù)上的內(nèi)容,其實這個功能用起來并不難,這里借用一個劉翔的GIF說明下用法:

▲在進行設(shè)置時,用戶只需要按照手機提示,轉(zhuǎn)動頭部,通過傳感器就可以記錄你的FaceID。

▲解鎖同樣是非常方便的,只要正視屏幕,就可以迅速完成解鎖。同時通過上圖的GIF,我們也可以看到解鎖時,紅外攝像機在不斷的工作。
當然,筆者有一個觀點:關(guān)于手機解鎖,失敗幾率高10%,每次多花 0.5 秒,就是巨大的災難。

▲關(guān)于Face ID首先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解鎖的成功率。
解鎖成功率問題之一是造型。在解鎖時,筆者嘗試過更換眼鏡、發(fā)型、表情、假胡子等等,F(xiàn)aceID在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可以解鎖的,并且蘋果官方宣稱,F(xiàn)aceID會進行自主學習,以增強對于機主各種改變的辨識度。所以簡而言之,造型問題不是問題。當然,你不能帶口罩啊,一帶口罩妥妥的完蛋……
解鎖成功率問題之二是角度。筆者在使用過程中,曾經(jīng)有數(shù)次因為角度問題而導致FaceID解鎖失敗,有時候也挺惱火的。不過簡而言之,大多數(shù)時候角度并不存在太大的問題,基本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解鎖成功率問題之三是光線明暗。理論上說,采用紅外光識別FaceID應(yīng)該是無所謂光線明暗問題的,事實上在我的實際體驗中,大部分情況暗光的夜晚都是可以自行解鎖的。然而比較蛋疼的是,好幾次半夜躺在床上想玩手機,怎么解鎖都解鎖不了……我猜這大概還是姿勢或者造型的問題了,捂臉。
解鎖成功率問題四化妝。其實iPhoneX識別的是臉部深度信息,整個臉的構(gòu)造,作為亞洲四大邪術(shù)之一的日本化妝術(shù)雖然很牛,但是事實上是擋不住iPhoneX的。
反正試了好多次,就解鎖成功率而言,F(xiàn)aceID還是不如傳統(tǒng)指紋識別。
再說解鎖效率,其實關(guān)于效率這個問題,在上文中已經(jīng)有所提及。

▲通過上圖我們可以看到,F(xiàn)aceID和指紋相比,效率上還是有所差距的(差距并沒有圖中那么大,該GIF的速度比較慢)。以前解開一部手機,只需要手(指紋)就行了,盲操就可以完成,現(xiàn)在要手和臉并用,無形中就增大了解鎖的復雜程度和時間損耗,從這個角度來說,面部識別適用場景實在小得多。關(guān)于解鎖方面,F(xiàn)aceID圖新鮮可以,用久了還是沒有指紋識別方便。
PS:當然因為我本人的所有手機全是正面指紋,所以暫時也找不到背面指紋的產(chǎn)品來和X對比,興許FaceID在部分場景中,效率會比背面指紋的手機要高也說不定。
那么又有同學要問了,現(xiàn)在改面部識別了,安全性如何啊,會不會對著我的臉就自動轉(zhuǎn)賬了啊……

▲嗯,大家不用擔心,上圖這種情況基本是不會發(fā)生的。

▲設(shè)置選項中有一項為“注視啟動面容ID”,也就是說,如果你在睡著的時候,并不用擔心隨便哪個人就能解鎖你的手機,并進行轉(zhuǎn)賬等等。

▲Face ID 還有個特別有用的功能,當沒有解鎖的時候,所有通知信息,比如短信、郵件都不顯示詳情。但當 iPhone X 發(fā)現(xiàn)你本人在看的時候,就會自動顯示詳情 .。毫無疑問,這貨現(xiàn)在要比大多數(shù)的通知系統(tǒng)聰明得多。

▲這里順便表揚一下【有錢就可以為所欲為】,目前微信已經(jīng)可以支持使用面容ID進行快捷支付,這個跟進還是非常及時的,相反馬云爸爸的支付寶就顯得落后了一些。
說是異想天開的創(chuàng)新也好,說是為了全面屏所做的妥協(xié)也好,簡而言之呢,F(xiàn)aceID作為這次iPhoneX在技術(shù)和體驗上帶給用戶最大革新,整體的使用體驗還是比較讓人滿意的,雖然說在某些場合上,F(xiàn)aceID和TouchID相比,還存在著一些差距,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這些都是可以被彌補的,F(xiàn)aceID也不僅僅止于FaceID,這條齊劉海和這些強大的傳感器所帶來的,是多種技術(shù)的革新。
▼對了,補充一點,那一條齊劉海還有個很好玩的功能:
    
關(guān)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