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45nm極限!AMD真六核處理器實測
泡泡網(wǎng)CPU頻道10月25日 在過去幾年中,多核心處理器已逐漸走進了我們的計算機。AMD和Intel的營銷工作沒有白費:他們成功的說服了消費者和軟件開發(fā)商,增加內(nèi)核數(shù)量是提高當(dāng)代計算機系統(tǒng)最有效也是最理想的方法。在這方面,2009年上半年的結(jié)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雙核處理器幾乎已經(jīng)完全的進入了市場,成為了廉價的多核心解決方案,而四核心處理器的價格也在逐漸下跌,不過要徹底取代雙核,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雖然并不是所有的軟件都支持多核心,但如媒體創(chuàng)作等應(yīng)用仍是最耗核心資源的應(yīng)用,所以消費者依然需要超過4個核心的處理器。
皓龍六周歲,AMD真六核率先發(fā)布
事實上,由于成本所限,CPU制造商不會去設(shè)計過于復(fù)雜的處理器,否則很難被市場所接受。不過四核心處理器很快將被驅(qū)逐出高端市場,在高性能服務(wù)器和工作站領(lǐng)域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六核心處理器。AMD公司的代號為“Istanbul”的45nm六核心Opteron便是其中之一。
Intel同樣計劃將于2010年第二季度推出核心代號為“Gulftown”的六核心處理器,這將屬于Intel 32nm的Westmere微架構(gòu)(Nehalem的下一代),并采用LGA1366接口,與現(xiàn)有的X58主板完全兼容。AMD則會在2010年第二季度推出代號為“Thuban”的六核心桌面級處理器,這很有可能采用“Istanbul”相同的架構(gòu)。
不過,您無需等到明年才能組建六核心桌面系統(tǒng),其實只需要找到一塊單CPU插槽、并且?guī)в蠵CI-E 16X顯卡插槽的主板便可。通過測試“Istanbul”,我們便可以了解到未來“Thuban”的性能情況。我們知道Phenom II X4處理器依舊與四核心八線程的Core i7有一定的差距,那么我們就來看看六核心的“Istanbul”會有怎樣的表現(xiàn)。
在成功的推出了Phenom II后,AMD又推出了一系列的基于45nm工藝的處理器,如Propus核心的Athlon X4與Regor核心的Athlon X2。在桌面級領(lǐng)域和服務(wù)器領(lǐng)域,AMD通常會使用相似的架構(gòu),只是接口有所不同,服務(wù)器級處理器則具備更多的HyperTransport總線并支持Registered內(nèi)存。例如“Shanghai”核心的Opteron 2300與8300采用了相同的架構(gòu),它們都可以看做桌面級“Deneb”核心的近親。
到目前為止,“Istanbel”核心目前還沒有桌面級版本,這也是我們推斷“Thuban”將與“Istanbel”基本相同的原因之一,雖然Istanbel”和“Shanghai”在架構(gòu)上都與“Deneb”類似,但“Istanbel”是六核心處理器,晶體管數(shù)量達到了9億400萬個,其核心面積達到了346平方毫米,比“Shanghai”大了1/3。
“Istanbel”處理器共有3條HyperTransport總線,并支持雙路、四路和八路處理器架構(gòu)。至于內(nèi)存控制器,則可以支持雙通道Registered ECC/Non-ECC DDR2-800/667/533內(nèi)存,以保持與現(xiàn)有Socket F主板的兼容。雖然Socket F主板在3年前便推出,但只要更新BIOS便可支持最新的處理器。
與前輩相比,六核心處理器增加了HT Assist技術(shù),可以有效的提高處理器核心——緩存——內(nèi)存之間的訪問速度與效率,尤其在多處理器并聯(lián)系統(tǒng)中的效果尤為明顯。
不過由于我們將使用單一處理器進行測試,那么HT Assist技術(shù)和3條HyperTransport總線的優(yōu)勢就不會體現(xiàn)出來了,然而“Istanbel”依舊比“Deneb”和“Shanghai”具有優(yōu)勢,除了多了兩個核心外,首先,“Istanbel”支持更高的HyperTransport總線頻率,達到了2.4GHz,其次,“Istanbel”內(nèi)置的三級緩存頻率也提升到了2.2GHz,而不是2.0GHz。
不過,由于功耗及發(fā)熱量的原因,六核心處理器的主頻要低于四核心,目前六核心Opteron的最高主頻不過2.6GHz,要比高頻Phenom II X4低了30%左右。
對于今天的測試,我們選擇了六核心Opteron 2435處理器,其主頻為2.6GHz,具體規(guī)格如下表:
Opteron 2435的零售價約為1000美元,對于桌面級處理器來說這可能是天價,而對于服務(wù)器來說,價格并不算高。其采用了LGA 1207接口,并不同于一般的AM2/AM3。
由于只面向于服務(wù)器及工作站領(lǐng)域,而這一領(lǐng)域大都使用多處理器解決方案,因此要找到一塊單路CPU主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還好,微星提供了這樣的一塊主板——MSI K9NU Speedster。
MSI K9NU Speedster是微星在2007年推出的一款LGA 1207接口的服務(wù)器主板,雖然那個時候還沒有六核心處理器,但只要更新主板BIOS后便可支持。
MSI K9NU Speedster采用了Nvidia nForce Prefessional 3400 MCP芯片組,這是一款由nForce 570 SLI衍生出的芯片,主板配備了兩條PCI Express x16顯卡插槽(只支持1.1版),并可配備一個8x+8x的SLI系統(tǒng)。
這款主板在功能上被精簡了許多,它并沒有集成諸如其它服務(wù)器主板所配備的XGI Z7圖形芯片及16MB顯存,同樣也沒有集成桌面級主板所配備的音頻處理芯片。不過,MSI K9NU Speedster配備了雙千兆以太網(wǎng)卡和一個Renesas H8S/2168V遠程系統(tǒng)管理控制器。
MSI K9NU Speedster帶有8條DDR2內(nèi)存插槽,只能使用Registered ECC/Non-ECC內(nèi)存,最大可支持32GB。
另外,這款主板由于早在2007年推出,所以并不支持2.4GHz的HyperTransport總線速度(只支持到1.0GHz),但由于本次測試為單一CPU,所以對性能的影響并不很大。同時,由于面向服務(wù)器領(lǐng)域,這款主板的BIOS并沒有超頻選項,所以在本次測試中沒有加入超頻測試。
測試平臺
在本次測試中,我們將使用“Istanbul”核心Socket F,與“Deneb”AM2+平臺和LGA1366平臺進行對比。
1.Socket F平臺:
處理器:
AMD Opteron 2435(Istanbul / 2.6GHz / 6x512KB L2-Cache / 6MB L3 Cache)
AMD Opteron 2431(Istanbul / 2.4GHz / 6x512KB L2-Cache / 6MB L3 Cache)
主板:MSI K9NU Speedster(Socket F / NVIDIA nForce Professional 3400 / DDR2)
內(nèi)存:2 x 2GB Registered DDR2-667 SDRAM 5-5-5-15
2.AM2+平臺
處理器:
AMD Phenom II X4 965(Deneb / 3.4 GHz / 4 x 512 KB L2 / 6 MB L3)
AMD Phenom II X4 910(Deneb / 2.6 GHz / 4 x 512 KB L2 / 6 MB L3)
主板:Gigabyte MA790GP-UD4H (Socket AM2+ / AMD 790GX + SB750 / DDR2)
內(nèi)存:2 x 2 GB DDR2-800 SDRAM 5-5-5-15(Geil GX24GB8500C5UDC)
2 x 2 GB DDR2-667 SDRAM 5-5-5-15(Geil GX24GB8500C5UDC)
3.LGA1366平臺
處理器:Intel Core i7-920 (Nehalem / 2.66 GHz / 4.8 GHz QPI / 4 x 256 KB L2 / 8 MB L3)
主板:Gigabyte GA-EX58-UD5(LGA1366 / Intel X58 Express)
內(nèi)存:3 x 2 GB DDR3-1333 SDRAM 7-7-7-18(Mushkin 998679)
除了上述組件,本次測試所使用的硬件還包括:
顯卡:ATI Radeon HD 4890
硬盤:Western Digital WD3000HLFS HDD
操作系統(tǒng):Microsoft Windows 7 Ultimate x64
驅(qū)動程序:
Intel Chipset Software Installation Utility 9.1.1.1015
NVIDIA nForce Driver 15.16
ATI Catalyst 9.9 Display Driver
由于MSI K9NU Speedster主板沒有集成音頻處理器,所以我們使用了一塊Creative Audigy SE SB0570聲卡。
由于四核心處理器尚未完全普及,許多用戶會認為雙核處理器依舊是最具性價比的產(chǎn)品。尤其是一些較為流行的軟件及游戲,尚不能完全用到四個核心。但事實并非如此,像多媒體創(chuàng)作等應(yīng)用,六核心處理器還是非常有優(yōu)勢的。
通過下圖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到,六核心處理器在多媒體方面較四核心還是有很大優(yōu)勢的。
總的來看,六核心處理器在大多數(shù)應(yīng)用中,都比四核心處理器具有優(yōu)勢,其中在視頻處理、編碼以及渲染方面的的優(yōu)勢比較明顯,而在《生化危機5》中,游戲速度也有較大的提升,同樣在3DMark/PCMark等基準測試中,分數(shù)也有著較大的漲幅。只是在《Crysis Warhead》和《FarCry 2》兩款游戲中,六核心的表現(xiàn)不如四核心處理器,而在《World in Conflict》中兩者表現(xiàn)完全相同。
別忘了,我們所測試的Opteron 2435處理器的主頻只有2.6GHz,相信到了桌面級六核心處理器發(fā)布時,其主頻還會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到了那個時候,六核心處理器的優(yōu)勢將更加明顯。
性能測試:PCMark Vantage
很不幸,六核心Opteron處理器在各項測試中均落后與四核心的Phenom II X4 965及Core i7-920。不過這也并不奇怪,PCMark Vantage所模擬的測試項目并沒有對多核心進行優(yōu)化,相反,主頻越高的處理器則越占優(yōu)勢。
性能測試:3DMark Vantage
3DMark Vantage的結(jié)果與PCMark Vantage略有不同,可以看到核心數(shù)量才是最重要的,尤其在CPU Test子項目中,Phenom II X4 965雖然有高達3.4GHz的主頻,依舊不及主頻只有2.6GHz的Opteron 2435,不過Core i7-920憑借著超線程技術(shù)及良好的架構(gòu)優(yōu)勢,依舊在這項測試中保持領(lǐng)先。
視頻編碼、轉(zhuǎn)碼及處理
在視頻編碼測試中,六核心Opteron處理器完勝四核心的Phenom II,即便是主頻只有2.4GHz的Opteron 2431,依舊領(lǐng)先于主頻高達3.4GHz的Phenom II X4 965。
不過到了視頻轉(zhuǎn)碼測試中,具有更多核心數(shù)量優(yōu)勢的Opteron 2435的優(yōu)勢就不那么明顯了。顯然高主頻的Phenom II X4 965的表現(xiàn)更好。
在Adobe Premiere Pro非線性視頻編輯測試中,六核心Opteron處理器再次完勝四核心的Phenom II,即便是頻率更低的Opteron 2431。
不過在上面的測試我們也可發(fā)現(xiàn),Core i7-920依舊對AMD有著一定的優(yōu)勢,即便是六核心處理器,不過對比Phenom II,優(yōu)勢已經(jīng)在逐漸縮小了。
3D渲染
3D渲染測試中,六核心的Opteron輕松戰(zhàn)勝四核心的Phenom II處理器,但依舊不是Intel Core i7的對手,難道未來6核心大戰(zhàn)的結(jié)果已經(jīng)預(yù)先確定了么?
其它應(yīng)用測試
可以明顯的看出,Adobe Photoshop并沒有對多核心進行優(yōu)化,更像是一款單線程軟件,處理器的主頻和核心架構(gòu)則決定了一切。
在WinRAR測試中,六核心的Opteron的表現(xiàn)要好于四核心的Phenom II,但差距并不明顯,但別忘了后者具有更高的主頻。Core i7-920的優(yōu)勢較大,這應(yīng)該與平臺間所使用的內(nèi)存不同有關(guān),相信桌面級六核心處理器使用AM3接口并搭配DDR3內(nèi)存后,這一差距會有所改觀。
在分布式計算Folding@Home中,可以很好的利用多核處理器的資源,Opteron 2435的表現(xiàn)已經(jīng)接近于Core i7-920。
游戲測試
雖然當(dāng)今的主流游戲?qū)Χ嗪诵牡膬?yōu)化并不明顯,但Opteron 2435依舊在《生化危機5》的測試中,完勝Phenom II X4 965。
功耗測試
可以看到,在空閑模式下,六核心“Istanbul”的功耗要高于四核心的“Deneb”,不過考慮到Nvidia nForce Professional 3400芯片組由于工藝較老,功耗較大,所以其待機功耗控制的還是比較不錯的。而在燒機及滿載模式下,“Istanbul”更是表現(xiàn)出良好的功耗控制,遠低于Phenom II和Core i7,不過別忘了,Core i7具有更強的性能。
主板功耗方面,AMD依舊要低于Intel,可見,未來的桌面級六核大戰(zhàn),AMD在每瓦性能上更具有優(yōu)勢。
總結(jié):
盡管AMD和Intel都要在2010年第二季度才推出桌面級六核心處理器,但這并不意味著現(xiàn)在就不能搭建一套六核心的桌面系統(tǒng)。AMD已經(jīng)推出了六核心的“Istanbul”O(jiān)pteron處理器,只要你能找到一塊單路Sockte F接口的主板,便可擁有一個六核心處理器的平臺。
也許有網(wǎng)友會問,搭建這樣一個平臺是否有意義,首先服務(wù)器平臺處理器的主頻要低于桌面平臺,再者只能使用Socket F主板和Registered DDR2內(nèi)存,整個平臺的成本要高于桌面級平臺數(shù)倍,而在傳統(tǒng)的日常應(yīng)用以及游戲中所帶來的性能提升卻并不十分明顯。
不過別忘了,六核心處理器在多媒體創(chuàng)作等應(yīng)用中對四核心有著較大的優(yōu)勢,相信到桌面級六核心處理器發(fā)布時,這一狀況會有所改觀,這也是AMD和Intel為什么都不急于推出桌面級六核心處理器的原因。
盡管如此,要在半年的時間內(nèi)說服軟件商改進對六核心的支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屆時仍然不會有許多支持多核心的軟件出現(xiàn),而Intel的Gulftown要更占優(yōu)勢一些,由于其采用32nm工藝,其主頻完全可以達到現(xiàn)有四核心處理器的高度。而AMD依舊采用45nm工藝,要想提升主頻確實比較困難。我們預(yù)計“Thuban”旗艦級型號的主頻將不超過3.0GHz。不過相信AMD一貫的價格優(yōu)勢以及更高的性能功耗比,“Thuban”依舊會是Intel強有力的競爭產(chǎn)品?!?
關(guān)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