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A8-3850激情碰撞!網(wǎng)友體驗A6-3650
泡泡網(wǎng)CPU頻道1月12日 泡泡網(wǎng)舉辦的“非常完美非常APU”之AMD APU全民大體驗試用活動近期圓滿結束(活動專題頁面:點擊這里),至此也產(chǎn)生了一批幸運兒(名單公布:點擊這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分享下他們的試用體驗,首先分享的是榮獲二等獎的ID為slan77777的網(wǎng)友的試用心得,一起來看看吧(由于篇幅限制,本文有一定刪減及改動)
好幾年前,我一個同學因為誤信廠商的誤導宣傳,竟然買了一塊G31主板回家用集顯玩游戲,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嚴重杯具了,自此他就一直對宣傳集顯性能的廣告耿耿于懷,認為都是在騙人,這次AMD推出APU產(chǎn)品,高調宣傳其集顯可以秒殺低端獨立顯卡,這位兄弟自然依舊是嗤之以鼻,經(jīng)常在聊天時向我嘮叨這事,沒想到這反倒激起了我對于APU產(chǎn)品的性能,尤其是那號稱史上最強的集顯,很想能體驗一下,看看究竟是歷史性的突破,還是依舊為忽悠人的廣告,正巧遇到泡泡網(wǎng)舉辦的這個“非常完美非常APU”的全民體驗活動,當然就毫無猶豫的報了名。
可惜好事多磨,先是因為報名晚了,最強勁的A8平臺已經(jīng)被訂光,只能退而求其次試用A6平臺了,然后又遇上產(chǎn)品缺貨,等待了半個多月才終于收到姍姍來遲的這套APU平臺。
A6-3650、技嘉A75M-D2H主板、藍寶HD6570至尊版,構建起了新一代的3A平臺,不知道這新的3A套裝有沒有性能加成的隱藏屬性!?還是如同老的3A平臺那樣僅僅只是宣傳上的噱頭。
新一代APU產(chǎn)品都采用了新的紅色包裝盒,而不再是之前統(tǒng)一的藍色和黑色包裝盒,顯得充滿朝氣和活力,下面標注著AMD A6加速處理器。
A6-3650擁有2.6GHz的主頻,總計4MB的緩存,采用了新的FM1接口,和以前的AM2/AM2+/AM3完全不兼容了,網(wǎng)上經(jīng)??吹接惺褂肁M3平臺的用戶錯買了APU,這個是絕對無法在AM3主板上使用的,反之亦然,AM3的CPU也同樣不能在FM1主板上使用,購買產(chǎn)品時可一定要了解清楚。
之前在漫長的等待之中,我已經(jīng)自己另外購買了一顆A8 3850,不體驗一下目前市場上最強的APU總覺得有些遺憾!
這次活動試用的APU平臺中,主板是技嘉的A75M-D2H,技嘉主板一向以用料十足、做工精湛而著稱,我自己主力平臺上用的也是技嘉的Z68XP-UD3P,工作穩(wěn)定超頻強勁,這款A75M-D2H自然也繼承了技嘉金牌主板的一貫高品質,下面就來詳細賞析一下其做工和用料。
這款技嘉A75M-D2H主板的包裝風格比較簡約,可能也和定位中低端有關,包裝盒上醒目的標注了“超跑4——行家首選主板”,說明這款主板符合技嘉2011年最新提出的超跑4標準。
作為定位中低端的主板,附件很簡單:2套SATA數(shù)據(jù)線、一個擋板、一張驅動光盤、還有2本說明書。
主板正面照,標準的MATX小板,小巧玲瓏,個人一直比較偏愛MATX小板,占用空間小,不論是裝機箱還是裸機使用,都更加節(jié)省空間,用起來更方便。
主板采用了4+1相供電設計,用來滿足APU的供電已經(jīng)綽綽有余了。供電部分使用了高品質的全封閉電感,而電容方面,不僅是供電部分,整個主板都全部采用了紫色的三洋SPEC固態(tài)電容,品質出眾,使用壽命可達50000小時以上,可以很好地保障主板的長久穩(wěn)定運行,這也是技嘉敢于喊出“超安全”口號的信心來源之一。
4相核心供電每一相都使用了二上二下共四個MOS管,這樣可以有效降低單個MOS管的負載強度,工作起來更穩(wěn)定,溫度也更低。采用的MOS管是安森美出品的4921N和4935N,品質出色,在很多主流板卡產(chǎn)品中經(jīng)常可以看到。
主板芯片組提供的6個SATA接口,在數(shù)量上應該足以滿足普通用戶的需求了,而且這6個SATA接口可全部都是原生SATA3.0的接口,高達6Gb的帶寬可以讓高端固態(tài)硬盤盡情馳騁。AMD這方面非常厚道,不像Intel現(xiàn)在的主板只提供區(qū)區(qū)兩個原生SATA3.0接口,真是小氣??!
主板背部I/O接口,具備完整的VGA+DVI+HDMI輸出接口,四個USb2.0接口和2個USB3.0接口,基本能滿足大部分用戶的需要了。
下面該這次試用的APU三件套中最后一個產(chǎn)品登場了——藍寶HD6570至尊版顯卡,藍寶顯卡從ATI時代開始到現(xiàn)在的AMD時代,一直都是A卡的龍頭老大,產(chǎn)品設計和品質都極為出眾,以前曾經(jīng)使用過藍寶的5850毒藥版、6850毒藥版、以及6950公版等中高端顯卡,使用下來印象非常不錯,從外觀設計到性能都非常出色,不過藍寶的中低端顯卡倒是還從沒用過,這次正好有機會來體驗一下了。
包裝盒設計的很絢麗,熱情洋溢的紅色和美女,同以前看慣了的毒藥版顯卡那種藍黑色神秘風格截然不同。
這就是HD6570顯示核心,基于40nm工藝制程打造的Turks Pro核心,有480個流處理器,8個光柵單元和24個紋理單元,支持AMD Eye-Definition、AMD Eyefinity、AMD EyeSpeed、AMD HD3D、AMD CrossFireX等一系列技術。
總體來說,這款藍寶HD6570至尊版雖然是中低端顯卡, 但是做工和用料依然非常扎實可靠,體現(xiàn)出了藍寶顯卡A卡領頭羊的風范,期待著這款顯卡在實際測試中的表現(xiàn)。
成功組建起了APU平臺后自然要進行性能測試,測試時將使用A6 3650和A8 3850進行全面的對比,性能上自然毫無疑問是A8 3850更高,對比的目的主要是看看哪款APU更具性價比!對比測試中都是使用各自的集顯,內存設置為1333MHz,CPU頻率也使用各自的默認頻率。
A6 3650和A8 3850的CPUID參數(shù)對比。
用AIDA64來看看內存性能,A8 3850略占優(yōu)勢。
國際象棋測試中,A8 3850計算的每秒千步數(shù)領先A6 3650為9.93%,基本和頻率差距11.53%相符合。
wPrime測試,32M計算中,A8 3850耗時55.033秒,領先A6 3650的63.806秒達13.74%,而1024M計算中,A8 3850耗時1811.978秒,A6 3650耗時2022.105秒,A8 3850領先10.39%。
CineBench R11.5測試,A8 3850的CPU得分3.44,A6 3650的CPU得分3.10,差距為10.96%。OpenGL性能方面,A8 3850為26.61fps,A6 3650為22.09fps,差距為20.46%。這基本也表現(xiàn)出兩款APU在GPU性能方面的差距要遠大于CPU性能的差距。
WinRAR的性能和內存性能密切相關,A8 3850處理速度為1828KB/s,A6 3650處理速度1738KB/s,差距僅僅只有5.17%。
PCMark05測試,CPU評分是8867對7984,A8 3850領先11.05%;內存評分是5348對5069,A8 3850領先5.50%;顯卡評分是7499對6964,A8 3850領先7.68%;硬盤評分是8990對7690,A8 3850領先16.90%。
前面PCMark05的評分是針對硬件性能來評的,到了PCMarkVantage這一代,測試評分開始轉向實際應用的表現(xiàn),更切合用戶的實際使用感受,PCMarkVantage的評分就分為內存評分、影視評分、游戲評分、音樂評分、通信評分、生產(chǎn)辦公評分、硬盤評分幾個項目,對比測試可以看到,在影視、音樂、通信等實際應用中,A6 3650和A8 3850之間的差距非常微小,即使差距最大的項目也僅僅只有10%左右,因此PCMarkVantage的總評分差距也非常小,A8 3850總分為6969分,A6 3650總分為6724分,差距僅僅只有3.64%。
PCMark系列軟件最新一代PCMark7,可以看到各個子項目的得分中輕載測試和辦公測試方面A6和A8差距微弱,存儲測試甚至是A6領先了A8有3分,當然這個基本可以看做是誤差;在創(chuàng)造性測試和計算能力測試方面A8領先較多,最高是計算能力測試,領先達12.04%。而總評分方面,A8 3850是2150分,A6 3650是1985分,差距為8.31%。
來實際轉換一部電影,把一部1080P的全高清視頻轉換為PSP使用的480*272分辨率MP4文件,A8 3850耗時431秒,A6 3650耗時485秒,A8 3850在轉換速度上領先11.13%。
再來看看圖像處理速度,把200張300萬像素的照片使用光影魔術手軟件進行縮放尺寸、自動反轉片、銳化、加邊框的處理,A8 3850處理時間為4分31秒,A6 3650處理時間為5分05秒,A8 3850領先幅度11.14%,竟然和之前視頻轉換的差距出奇的吻合。
相比CPU部分來說,A8 3850和A6 3650在GPU部分的差異更大一些。A6 3650的集顯要少了80個流處理器和4個紋理貼圖單元,另外默認核心頻率也要低了足足156MHz,所以在集顯的性能上雙方的性能差異應該會比CPU性能更大些,下面就來實際測試一下。
3DMark06得分,A8 3850是6338分,A6 3650是5486分,差距為15.53%
3DMarkVantage得分,A8 3850是P3928,A6 3650是P2983,差距高達31.67%。
3DMark11得分,A8 3850是P1030,A6 3650是P762,差距進一步拉大到驚人的35.17%。
Heaven測試結果,A8 3850平均幀數(shù)8.2,A6 3650平均幀數(shù)6.7,差距是22.38%。
黑手黨2測試結果,A8 3850平均幀數(shù)19.4,A6 3650平均幀數(shù)15.8,A8領先22.78%。
Variable模式測試結果,A8 3850平均幀數(shù)29.4,A6 3650平均幀數(shù)25.3,A8領先幅度16.20%。
測試結果自然還是A8 3850全面領先,Day模式下領先27.83%,Night模式下領先24.15%,Rain模式下領先26.22%,SunShaft模式下領先29.26%,差距很大啊!
A模式測試結果,A8 3850平均幀數(shù)14.9,A6 3650平均幀數(shù)13.4,A8領先11.19%。
A8 3850在高特效下也能突破30幀的流暢大關實在令人驚訝,A6的表現(xiàn)就差了不少,落后A8有44%之遙。
通過一系列對比測試完全驗證了我之前的判斷,A8 3850和A6 3650在集顯性能方面的差距非常巨大,達到了30%-40%,相比CPU性能方面10-20%的差距翻了一倍,這主要是A6 3650集顯HD6530D規(guī)格被削弱太多、頻率被限制太低所致,A8 3850的集顯基本已經(jīng)可以在中高特效下流暢運行主流游戲了,而A6 3650的集顯就低了整整一個檔次,只有降到低特效下才能保障游戲的流暢了。
測試過A8 3850和A6 3650的全面性能之后,再來看看溫度和功耗方面的對比,溫度計顯示測試時環(huán)境溫度11.6攝氏度。
然而Aida64顯示的CPU待機溫度和GPU待機溫度分別為9攝氏度和零下5攝氏度,GPU-Z顯示的GPU待機溫度為0攝氏度。暈??!我使用的只是普通的風冷散熱,就算有4根小熱管也不至于達到如此逆天的散熱效果吧!看來A75主板的測溫存在嚴重BUG,手頭又沒有紅外線測溫槍之類的工具,溫度測試只能作罷,畢竟如此不靠譜的溫度也對比不出什么結果來。
功耗測試使用的是萬方四代電力監(jiān)測儀,用來監(jiān)測整個主機在各個工作狀態(tài)下的實際功率數(shù)值。同時所有配件都保持一致沒有更換,僅僅是更換CPU進行對比。
待機狀態(tài)下A6 3650主機功率控制的非常不錯,僅僅只有36瓦左右,而A8 3850則在40瓦左右,超出了11%。
播放高清視頻的狀態(tài)下,A6 3650主機在60瓦以下波動,A8 3850主機在60出頭波動,A6平臺略微節(jié)能一些,但是相差不大。
跑DX11游戲塵埃3的狀態(tài)下,A6 3650主機在80瓦左右,A8 3850主機則是要接近100瓦了,A8平臺功耗相比A6要提高25%之多。
滿載狀態(tài)下兩個主機的功率差距進一步擴大,A6 3650主機在135瓦左右,A8 3850主機則高達170瓦出頭,差距達到了27%。
簡單的的對比測試可以看出,在輕負載狀態(tài)下,由于C&Q等節(jié)能技術的存在,A8 3850和A6 3650兩個平臺的功耗差距很小,但是在游戲等高負載工作狀態(tài)下,兩個平臺的功耗差距就顯現(xiàn)出來了,基本達到25%左右,畢竟相同架構之下,高性能必然是要以高功耗為代價才能獲得的。
綜合這一組的對比測試,可以看到A8 3850相比A6 3650在CPU性能上有平均10%左右的優(yōu)勢,在GPU性能上有平均20%左右的優(yōu)勢,不過相應的也要付出高20%左右功耗代價。此外參考今天網(wǎng)上的零售報價,A8 3850價格高達1099元,而A6 3650僅僅只有783.4元,價格差距竟然有40%之多,因此個人覺得,總體綜合起來看,還是A6 3650更具性價比一些。當然,對于顯示性能要求較高的用戶,如果不在乎成本的話,選擇A8 3850更加合適,畢竟已經(jīng)能在中高級特效下玩主流游戲,足以替代最低端的獨立顯卡了。
由于硬件安裝及BIOS設定前兩篇都有了詳細介紹(參考:APU全民大體驗!網(wǎng)友試用體驗A6-3650以及APU全民大體驗!網(wǎng)友試用體驗A8-3850),因此這里就略去,下面是前兩篇測試不具備的磁盤性能測試。
AMD主板的磁盤性能一直以來都是被用戶所詬病的,通常都認為Intel主板的磁盤性能遠遠領先于AMD主板,那么在這最新的APU平臺上是否依然如此呢?正巧剛購入了影馳SSD,就拿來嘗試一下APU平臺的磁盤性能究竟如何!
雖說HDTune已經(jīng)跟不上SSD的腳步了,但是依照習慣還是來測試一下這個軟件,在HDTune讀取測試中,APU平臺在最低讀取速度、平均讀取速度、存取時間上都領先于Z68主板,在其余幾個方面落后,但總的來說,兩個平臺表現(xiàn)基本差不多。
HDTune隨機讀取測試中,A75主板在每秒操作數(shù)和平均速度上都全面超越了Z68主板,令人意外的大獲全勝。
AIDA64軟件附帶的磁盤性能測試中,A75主板也同樣全面勝出,除尋道時間打個平手外,其他項目成績全都大幅領先于Z68主板,隨機讀取速度達到了驚人的678.6MB/s,幾乎已經(jīng)達到了SATA3.0接口速度的極限,APU平臺表現(xiàn)不俗。
在AS SSD Benchmark的測試中,A75主板在對SSD最重要的4K讀取性能上獲勝,但是寫入略遜一籌,而持續(xù)讀寫速度都落后于Z68主板,不過就總分來說,A75主板總體表現(xiàn)和Z68主板僅一線之差。
CrystalDiskMark的測試中,A75主板全面反超了Z68主板,在所有項目中都勝出。
由于影馳AT 60采用的是SF2281主控,所以在CrystalDiskMark默認模式下無法發(fā)揮SF主控高數(shù)據(jù)壓縮率的優(yōu)勢,所以開啟數(shù)據(jù)壓縮支持的模式后再來測試,A75主板僅在兩個項目中惜敗,大部分項目依然完勝Z68主板。
在ATTO讀寫速度測試中,A75主板最高讀取速度568.451MB/s,最高寫入速度443.171MB/s,全面領先于Z68主板最高讀取557.948MB/s和最高寫入424.161MB/s。
通過這一系列對比測試,可以看到在最新的APU平臺上,AMD主板的磁盤性能已經(jīng)獲得了很大的提高,達到甚至超過了Intel Z68主板的磁盤性能,進步非常巨大,值得表揚!可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AMD主板的磁盤性能了?。∈褂肁PU平臺的用戶也不用擔心會埋沒高速SSD的性能了。
試用APU肯定少不了超頻,根據(jù)網(wǎng)上看的資料,目前紅盒子裝得APU都不能超倍頻,雖然可以在BIOS中調節(jié)并進入系統(tǒng),軟件也識別出超頻頻率,但是實際應用中卻沒有效率提升,有些時候甚至是拖慢主板時鐘,由于這款處理器并未開放倍頻,所以這里直接調節(jié)外頻。
經(jīng)驗證,外頻在120MHz時保持穩(wěn)定
GPU頻率超至550MHz
這次小幅超頻后順利進入系統(tǒng),CPU頻率達到預設的3120MHz,內存頻率也達到1920MHz,不過GPU頻率有些奇怪,設置了550MHz,可實際只有533Mhz,加上外頻提高后同步增加了20%,達到了640MHz。
先用著名的國際象棋軟件來測試一下CPU的計算能力,默認頻率下是6463每秒千步,超頻之后達到了7736每秒千步,提高幅度19.69%,基本和CPU頻率的超頻幅度20%一致。
AIDA64的內存性能測試中,超頻后內存讀寫和復制速度也是提升了20%左右。
WinRAR的處理速度,默認頻率是1738KB/s,超頻后是2246KB/s,竟然提高了有29%。
再來看看3DMarkVantage的成績,超頻前是P2983,超頻后達到了P3906,提高了23.63%,超頻的效果非常顯著。
再來看看實際游戲的表現(xiàn),塵埃3測試中,超頻后平均幀數(shù)達到27.66幀,基本已經(jīng)可以流暢運行游戲了,和默認頻率下的平均22.15幀的高速幻燈片相比完全是質的變化,從幾乎不能玩進步到了可以玩。幀數(shù)的提升幅度為24.87%。
超頻自然也要付出代價,那就是功耗的增加,在塵埃3測試中,默認頻率下主機功率是80瓦左右,超頻后提高到了86瓦左右,不過相對于性能提高的幅度來說,這點功耗的增加還是非常值得的。
通過這系列測試,可以看到超頻對于性能的提高是立竿見影的,特別是A6 3650的GPU預設頻率444MHz非常低,對性能影響很大,超頻到600MHz以上后表現(xiàn)還是不錯的。相比較目前Inte的SandyBridge中低端平臺全面禁止超頻來說,APU平臺更彰顯出了性價比和可玩性,更適合喜歡折騰喜歡超頻的DIYER們。
關于APU組建雙顯卡交火平臺的方法前面兩篇文章里也已經(jīng)有了詳細的介紹,這里就不再贅述,直接進入測試。
調出GPU-Z信息來看,比較奇怪的是A6 3650的集顯HD6530D的屬性里顯示CrossFire是Disabled,而藍寶6570至尊版獨顯的屬性里顯示CrossFire是Enabled,不過顯示說有4個GPUs,暈??!這混合交火究竟有沒有開啟成功呢?
還是用實際性能測試來檢驗一下,先看3DMark06的測試,開啟混合交火后,竟然和單獨用藍寶6570獨顯的得分差不多,難道真的開啟混合交火失敗了嗎?
繼續(xù)用3DMarkVantage來測試,這次總算看到成效了,得分從單獨用6570獨顯的P6549提高到了P6964,提升了415分,提升幅度為6.33%。
再來看看3DMark11,這次混合交火的效果更加顯著,從單卡的P1463提高到了P1803,提高了足足23.23%之多!
Heaven測試中,混合交火后的平均幀數(shù)達到19.7幀,比6570單卡的14.6幀提高了竟有34.93%,提升幅度更是驚人啊!
生化危機5測試中,混合交火同樣效果不凡,交火后的60.4幀相比6570單卡的49.2幀提高了22.76%。
失落的星球2測試中,混合交火更是一發(fā)而不可收拾,性能提升幅度高達40.81%,簡直就是奇跡了。
塵埃3測試中混合交火的提升幅度總算正常了點,19.73%的提升也算是成效卓著。
潛行者之普利皮亞季的召喚測試中,各個狀態(tài)下的混合交火提升幅度不盡相同,Day模式提升11.11%,Night模式提升6.88%,Rain模式提升10.91%,SunShaft模式提升5.51%。估計可能是這個游戲對顯卡性能要求較高,混合交火之后的性能依然無法完全滿足游戲的需求吧!
通過這組測試充分體驗到了混合交火對于顯卡性能的有效提高,真有點象RPG游戲中湊齊套裝裝備可以獲得額外的屬性加成一樣,必須同時使用AMD出品的APU、主板、顯卡才能獲得這樣的額外性能提升,真是非常有趣的體驗。從實際應用來說,組建混合交火可以讓APU內置集顯不至于閑置浪費,讓其發(fā)揮作用來盡可能的提高獨顯性能,可以說是將性價比發(fā)揮到了極致。
只可惜混合交火對于實際游戲的影響不盡相同,這個取決于游戲程序對于交火模式的支持程度,象3DMark06之類的老游戲老程序對于混合交火就基本沒有反應,所以還留戀于老游戲的用戶可能會對混合交火比較失望,但是新出的游戲支持都非常好,失落的星球2中混合交火更是獲得了高達40%的驚人提升
另外混合交火對于獨顯存在著限制,目前最高只能支持到HD6670,要是HD6770、6790、6850等中端主流顯卡也能支持混合交火的話,一定會更有效地推動APU平臺的推廣普及,畢竟低端顯卡即使是通過混合交火加速后,性能也依然無法趕上中端獨立顯卡,對于注重性能的用戶就顯得比較雞肋了,相反如果能對中端獨立顯卡性能進行有效提升,那實用性會更加強。期待著混合交火技術的繼續(xù)完善,相信以后的混合交火會做的更好。
● 總結
通過一系列的試用體驗,充分領略了APU平臺的獨特魅力,傳說中的史上最強集顯果然名不虛傳,目前最優(yōu)異的APU A8 3850可以在中或高特效下流暢運行主流游戲,性能堪比低端獨立顯卡了,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完全可以滿足日常使用及游戲需求,當然前提是用戶對于游戲畫質的要求不太苛刻,這樣可以有效降低整個平臺的組建成本。
除了強大的集顯外,APU平臺在諸如SATA3.0、USB3.0、3TB超大容量硬盤支持等最新技術支持方面也表現(xiàn)的非常出色,尤其是磁盤性能方面,一改以往的孱弱,竟然能和英特爾Z68芯片組相抗衡,實在是出乎我的意料。另外APU平臺所特有的異構計算和混合交火這兩項技術也讓我耳目一新,只可惜這兩項技術目前都還不算很完善,異構計算還需要更多日常應用軟件的支持才能大放異彩,而混合交火對于獨立顯卡型號限制過死也降低了其實用性,期待AMD能在后續(xù)開發(fā)中做得更好。
總的來說,這次APU平臺的體驗還是非常滿意的,性能強悍的A8 3850、性價比突出的A6 3650、精工細作的技嘉A75M-D2H、實惠實用的藍寶HD6570至尊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為一貫追求高性能的DIY市場上一個比較另類的產(chǎn)品,APU擁有廣闊的發(fā)展空間,畢竟對于普通用戶來說,目前電腦的性能已經(jīng)過剩,能以更低的成本更低的能耗來提供最實用的性能,杜絕資源的浪費,這就是APU最大的存在意義。希望AMD能再接再厲,不斷完善APU,在未來推出更好的APU產(chǎn)品,取得更好的市場成績。■<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