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實戰(zhàn)記錄 金士頓SSD試用體驗分享
泡泡網固態(tài)硬盤SSD頻道3月24日 前段時間在本網站進行的金士頓SSDNow V+200 SSD試用活動已經接近尾聲(活動內容),五位試用網友也已經發(fā)出了他們的試用感受,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關注一下幾位試用網友的試用體驗吧。
網友12stockton的入手/體驗/總結分享
首先感謝泡泡網和金士頓組織此次試用活動,并且也感謝各位管理員給了Stockton一個寶貴的試用名額。說出來不怕大家笑話,作為一個10余年經驗的老DIYer,這是第一次使用傳說中的SSD,所以真的非常激動。今后幾天就請跟隨Stockton一起來體驗一下金士頓V+200 90G固態(tài)硬盤的魅力吧。
繳納押金后的第二天就收到了包裹。
雖然固態(tài)硬盤有超強抗震的優(yōu)點,但是面對現(xiàn)在的暴力快遞還是得小心。感謝泡泡網工作人員的細心包裝。
包裝盒的藍色與金士頓HyperX系列常用的藍色一樣,很遠就能識別出是金士頓的產品。
拿到產品后Stockton迫不及待的回家進行拍照,下面就一起來分享一下金士頓V+200 90G固態(tài)硬盤的靚照吧。
除去外包裝,里面采用了再生紙制造的包裝盒,看上去就像是一個大飯盒。
附件非常的齊全,包括移動硬盤盒,SATA3.0數據線、大四針轉SATA電源線、USB數據線各一根,2.5“轉3.5”托架一副,螺絲8顆,以及一張驅動光盤。要注意的是上硬盤的四顆螺絲和上硬盤架的四顆要注意區(qū)分。稍微遺憾的是硬盤盒采用的是USB2.0接口,與SSD的傳輸率差距較大。另外可能由于人品問題,我收到的驅動光盤背后有一條裂紋以至于完全無法讀取,安裝手冊和磁盤備份軟件不能使用,有點小悲劇。不過這并不能影響我第一次使用SSD的激動心情!
把鏡頭拉近一點,V+200的外觀和之前的SSDNow系列基本一樣,灰色磨砂外殼體現(xiàn)出金士頓一貫穩(wěn)重的風格。
背面也沒有機械硬盤那樣的裸露電路板。(這不是廢話么,嘿嘿?。。。?/P>
采用了SATA3.0接口,左邊的跳線應該是切換到SATA1.0標準以提高在老平臺上兼容性用的,一般情況下不需要短接。
背面其中一個螺絲孔被覆蓋了質保標簽。金士頓為這款產品提供了3年的質保,我們可以放心使用,不用太過于擔心閃存芯片的壽命。
為了方便顧客的特殊需求,金士頓V+200 90G固態(tài)硬盤套裝包含了一個移動硬盤盒,可惜的是由于僅采用了USB2.0接口,完全不能發(fā)揮SSD的威力,不過臨時救急什么的倒是挺方便。要注意的是,由于是轉為SSD設計的硬盤盒,所以里面沒有特殊的防震保護措施,如果想要拿去裝HDD得小心?。?!
在USB接口旁邊有讀寫指示燈。
套裝中的另一個實用配件就是2.5“轉3.5“支架了。通過它,我們可以方便的把金士頓V+200裝入機箱的硬盤位,并且這個支架設計的非常靈活,可以根據需要調整硬盤的前后位置,無論是使用直頭還是彎頭SATA數據線都能非常容易的進行安裝。另外這套支架支持同時安裝兩塊SSD,非常的節(jié)約空間。只是另外一塊SSD讓Stockton去哪里找呢,嘿嘿!??!
好了,外觀賞析就到這里吧,接下來是具體的測試成績。
一、金士頓V+200 90G拆解分析:
為了更好的了解這款產品,我們必須知道他的構成,鑒于不便拆解產品,所以只能借用泡泡評測的兩幅圖片一用,其他圖片和資料整理自SandForce官網。
首先,作為SSD的大腦--主控芯片,它決定了一款SSD產品的絕大部分特性及基本的性能發(fā)揮。所以我們就先來看看金士頓V+200系列所采用的主控芯片。
金士頓V+200系列采用了非常流行的第二代SandForce主控SF-2281VB1,提供SATA 6Gb接口、8通道以及20000的持續(xù)IOPS。
從下面這張圖片看出DuraClass技術是SF-2200系列的重點。那我們就首先來了解一下什么叫做DuraClass Technology。
按照SandForce的介紹,DuraClass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 DuraWrite技術:它通過獨特的實時壓縮/解壓縮技術,減少實際寫入閃存的數據量,從而減少寫入放大,以此提高閃存芯片的壽命。SandForce宣稱其主控寫入放大為0.5倍。同樣的由于寫入的數據被壓縮,實際上也變相的提高了寫入速度,可謂一舉兩得。
2. 智能區(qū)塊管理及平均磨損算法:這個不用多解釋,每個主控都有,只是算法不同。當然值得一提的是,相對其他主控采用的靜態(tài)磨損算法來說,SandForce的智能動態(tài)磨損平衡算法效果更好。
3. 智能垃圾回收:個人覺得這就是支持Trim指令,只是換了個名字而已。
4. 先進讀寫管理技術:防止在連續(xù)的讀寫周期中出現(xiàn)錯誤的、無謂的寫入。
5. 增強型的ECC校驗功能及RAISE技術:ECC&RAISE則是類似于RAID5的功效,是一個獨立的冗余數組結構。如同組建RAID5需要至少三塊硬盤一樣,采用SandForce主控的固態(tài)硬盤都劃分出一段OP(Over Provisioning)預留空間用于RAISE和磨損平衡等機制。這就是為什么采用SandForce主控的產品一般都會有一塊保留空間的原因。具體到這款金士頓V+200 90G固態(tài)硬盤上,我們很容易推算出它擁有6GB的保留空間供平均磨損和RAISE技術使用。
前面幾項技術大家應該比較熟悉了,只是最后的這個RAISE似乎都不太了解。Stockton查閱了一些資料,現(xiàn)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按照Sandforce的說法,新一代的SSD主控芯片不僅搭載的更高級別的ECC校驗以提高糾錯能力,并且利用創(chuàng)新的RAISE技術盡量減少那些不可糾正的數據的出現(xiàn)。這兩種技術的結合讓不可糾正的數據出現(xiàn)的概率降到的10的負29次方,大概只有其他主控方案的一百萬的四次方之一(比較繞口。。。。。其實我自己也糊涂了,嘿嘿)。
那什么叫RAISE呢,其實這是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Silicon Elements的縮寫,直譯過來就是獨立硅器件上的冗余陣列。這個技術把寫入的數據分配到多個區(qū)域進行有冗余的存貯,類似于用硬盤組建RAID5,只是這個技術是在一塊SSD內部的不同F(xiàn)LASH芯片的不同區(qū)塊上實施了陣列操作??傊?,采用了SandForce的這個獨門絕技之后整個SSD的數據失效率從12%降到了0.13%??梢哉f真的非常安全可靠。
說完了主控芯片,我們再來看看金士頓V+200 90G的閃存芯片。通過泡泡網評測的拆解知道,這款SSD使用的是Intel的顆粒,P/E值為3000,也就是寫入次數為3000,看似這個值比較小,遠比不上SLC的上萬次,不過在強大的SandForce主控的幫助下,可靠性還是可以保證的。并且金士頓也為這款產品提供了3年的質保,我們大可不必為其壽命擔心。另外出于產品定位的考慮,并沒有采用性能更好的同步顆粒,當然了,對于Stockton這種第一次使用SSD的用戶來說同步異步已經不重要了。
下面正式進入測試環(huán)節(jié),首先說一下測試平臺:
二、基準性能測試:
Windows7體驗指數
PCMark Vantage磁盤性能測試
AS SSD傳輸率測試
AS SSD文件拷貝測試
ATTO Disk Benchmark傳輸率測試
Crystal Disk Mark傳輸率測試
HD Tune傳輸率測試:
不知道什么原因,開頭的一段曲線有點異常,可能是因為系統(tǒng)裝在這個盤上的原因吧。
HD Tune隨即讀取測試
從上面的成績可以看出,由于定位于入門級產品,并且使用了異步閃存顆粒,金士頓V+200 90G的成績并不是非常的亮眼。但是考慮到對使用體驗影響最大的參數---IOPS以及模擬真實使用情況的PCMark Vantage磁盤測試,金士頓V+200 90G比我之前使用的系統(tǒng)盤西數6400AAKS要強出太多太多了。(6400AAKS的具體成績請看下圖)
三、實際應用測試:
上面的理論測試數據對于普通玩家來說其實是枯燥無味的。只有在真正的使用環(huán)境中才能檢驗出到底SSD比HDD快多少。接下來的實際體驗中我將會對比系統(tǒng)開機時間和幾款游戲的加載速度。為了創(chuàng)造一個相對公平的對比數據,無論是在SSD還是HDD上運行一次程序后都重新啟動一次系統(tǒng)。有一點要注意的是,由于HDD用的是使用了很久的32bit系統(tǒng),而SSD是新裝的64bit系統(tǒng),所以該項僅供參考,具體差距沒有直接對比的意義。
(單位:秒)
可以看到,除了塵埃3的載入之外(我也覺得很奇怪,但是測了好幾次,確實如此),SSD都比HDD要快很多。當然還有些東西是不好用數據來衡量的,比如說噪音,HDD在開機的時候伴隨著硬盤燈的閃爍,咯吱咯吱的聲音真是伴隨了我的整個DIY的生涯,并且由于Windows7具備Prefetch技術,在開機完成之后還會再狂讀一陣,惱人得很。換成SSD后,整個啟動的過程又靜又快。再比如啟動瀏覽器、qq以及迅雷這種軟件,雖然本身體積不大,但是由于要讀取許多零散的數據,所以使用HDD啟動的時候速度非常慢,把這些程序挪到金士頓V+200上面,雙擊后基本達到“秒開”的效果,整個系統(tǒng)的流暢性非常的好。
四、本章小結
通過此次的測試,Stockton感受到了金士頓V+200 90G固態(tài)硬盤強大的性能,并且這個“強大”不僅僅是體現(xiàn)在測試數據上的,在實際的使用中,我們能明顯感覺到它和普通硬盤的差距,同時在很大程度上也消滅了那惱人得咯咯聲。當然如果就這樣結束試用顯然還沒有挖掘出金士頓V+200的全部潛力。接下里Stockton將會和大家分享一種利用部分內存及SSD空間給系統(tǒng)二次加速的方法。
通過一個多星期的使用,Stockton充分感受到了SSD帶來的快感。在流暢且安靜的環(huán)境中使用電腦真的是一件非常舒心的事情。
另外,盡管最近HDD一直在降價,但是經過漲價這半年多來的追趕,SSD的價格已經不再高高在上,像我這樣的普通玩家也能承受了得起了。而業(yè)界也普遍預測,在今年之內SSD將達到1$/GB的心里價位。但是我覺得按照現(xiàn)在各大芯片廠的產能都已經從3Xnm轉到2X納米甚至聽說19nm的芯片都快量產了,加上主控芯片成本的降低,我在這里大膽的預言一下,今年年底120G固態(tài)硬盤的價格會在800元之內(記得05年7月底我購買的一塊120HDD的價格是750元)。相信到那個時候,60G-120G容量的SSD飛入普通用戶的機箱當做系統(tǒng)盤將不再奢侈。另外到明年年中,伴隨著也許是第三代超極本上市,市面上大部分的筆記本都將標配中等容量的SSD。
活動的最后按照慣例,再次感謝泡泡網和金士頓組織此次SSD試用活動,讓Stockton能提前很久(至少在今年上半年本是沒有購買SSD的計劃的)享受到固態(tài)硬盤的快捷、安靜和穩(wěn)定。同時也祝泡泡論壇越來越火,祝金士頓公司再接再厲,繼續(xù)為玩家提供高效、穩(wěn)定、超值的存儲系統(tǒng)。
12stockton微博地址http://weibo.com/u/1903864143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