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在家玩啥?獻給入門玩家超頻技巧
一般的主板在開機自檢的時候,會在電腦屏幕的下方顯示一行字“press delete to enter setup”,此時只要按下鍵盤上的del鍵就可以進入主板的BIOS(基本輸入輸出系統(tǒng))了。當(dāng)然,不同主板進入BIOS的方式不盡相同,例如技嘉主板,可能需要按
首先要給大家介紹一下關(guān)于頻率的知識,處理器的主頻可以有以下公式計算得到:
外頻(以MHz為單位)×倍頻 = 主頻(以MHz為單位)
外頻(對AMD處理器來說是HTT)就是整個系統(tǒng)與CPU通信的通道。所以,外頻能運行得越快,顯然整個系統(tǒng)就能運行得越快。速度等式的倍頻部分也就是一個數(shù)字,乘上外頻就給出了處理器的總速度。
比如:Intel Celeron D 310的主頻為2.13GHz,其倍頻為16x,F(xiàn)SB為133MHz,由公式計算出133.3 x 16 = 2133MHz,可見和CPU的標稱頻率還是符合的。由公式可以看出,理論上,提高CPU的頻率可以有3種方法:
一、提高CPU的FSB
二、提高CPU的倍頻
三、CPU的FSB和倍頻同時提高
不過在某些CPU上,例如Intel自1998年以來的處理器,倍頻是鎖定不能改變的。在有些上,例如AMD Athlon 64處理器,倍頻是“封頂鎖定”的,也就是可以改變倍頻到更低的數(shù)字,但不能提高到比默認的更高。也有一些CPU,倍頻是完全放開的,意味著能夠把它改成任何想要的數(shù)字,不過這種類型的CPU現(xiàn)在非常罕見了,在AMD K7平臺上我們見得較多。
僅就超頻而言,在CPU上提高或降低倍頻比FSB容易得多了。這是因為倍頻和FSB不同,它只影響CPU速度。改變FSB時,實際上是在改變每個單獨的電腦部件與CPU通信的速度,這實際上是在超頻系統(tǒng)的所有其它部件了,這很有可能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不過可惜的是,提高FSB的頻率幾乎成了目前超頻的唯一途徑。
● 外頻與前端總線(FSB)頻率的區(qū)別
外頻與前端總線(FSB)頻率很容易被混為一談。前端總線的速度指的是CPU和北橋芯片間總線的速度,更實質(zhì)性的表示了CPU和外界數(shù)據(jù)傳輸?shù)乃俣?。而外頻的概念是建立在數(shù)字脈沖信號震蕩速度基礎(chǔ)之上的,也就是說,100MHz外頻特指數(shù)字脈沖信號在每秒鐘震蕩一萬萬次,它更多的影響了PCI及其他總線的頻率。
之所以前端總線與外頻這兩個概念容易混淆,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主要是在Pentium 4出現(xiàn)之前和剛出現(xiàn)Pentium 4時),前端總線頻率與外頻是相同的,因此往往直接稱前端總線為外頻,最終造成這樣的誤會。隨著計算機技術(shù)的發(fā)展,人們發(fā)現(xiàn)前端總線頻率需要高于外頻,因此采用了QDR(Quad Date Rate)技術(shù),或者其他類似的技術(shù)實現(xiàn)這個目的。這些技術(shù)的原理類似于AGP的2X或者4X,它們使得前端總線的頻率成為外頻的2倍、4倍甚至更高,從此之后前端總線和外頻的區(qū)別才開始被人們重視起來。
關(guān)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