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界沒有神話!超級SSD內部結構揭秘
分享
            
                
            
            
            
        
        對存儲產(chǎn)品來說,架構上都是一樣的,數(shù)據(jù)接口,磁盤主控、存儲介質。SSD與機械硬盤的差異在主要體現(xiàn)在存儲介質上。而SSD之間的區(qū)別,除了主控外,就是存儲介質(SLC與MLC)了。

普通機械硬盤的PCB結構:主控+緩存+馬達控制芯片(控制硬盤機械主體)
固態(tài)硬盤的結構相比機械硬盤,無非是原來機械部分的馬達碟片換成了閃存顆粒,磁盤主控芯片、PCB總線連接接口均保留下來。換句話說,SSD相對機械硬盤,架構沒變,改變的僅是存儲介質。
其實,SSD就是把原來溫徹斯特原理的機械式盤片+磁頭,換成了Flash(非易失性存儲器),由于半導體芯片不需要尋道過程,因此存取過程非常快;沒有機械式馬達因此沒有噪音,功耗、發(fā)熱、體積也要小很多。
目前主流的SSD都是2.5寸大小,與機械式筆記本硬盤相比的話,最高容量是相等的,都是512/500GB。按照這個體積來算的話,如果把SSD做成臺式機用的3.5寸盤,那么容量達到甚至超過2TB也不是什么難事,可為啥沒人出這樣的東西呢?
這就牽扯到SSD主控的承受能力了,SSD是由Flash芯片堆疊而成的,如果主控管理不了那么多芯片的話,就是癡心妄想了。
0人已贊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