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危機引發(fā)思考:談綠色節(jié)能配件選擇
電腦當中最耗電的配件就是CPU和顯卡了,具體一點就是Intel、AMD和NVIDIA這三大芯片巨頭。這么多年來,三巨頭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各自都會極力吹捧自己的產品有多么優(yōu)秀,他們在強調性能強大的同時,很少會用到性價比這個詞,而真正最常見的詞是“Performance per Watt”,中文翻譯為“每瓦性能”或者“性能功耗比”(簡稱能耗比或能效比)。
不管是CPU還是GPU、臺式機還是筆記本、工作站還是服務器,數十年來貫穿不變的主題就是“性能功耗比”,各大廠商都在致力于提升產品的性能同時,也盡可能的控制功耗。
因為“性價比”是隨波逐流的,高端顯卡大跳水有性價比,被逼無奈賠本賣爛貨也有性價比,過時的庫存清倉賣也有性價比;而“性能功耗比”才是廠商真正技術實力的體現(xiàn),才是衡量一款產品是否優(yōu)秀的默認標準;簡言之,性價比是前期投資,而能耗比則是長期投資。
相信很多人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Intel、AMD、NVIDIA的新一代產品相比上代性能提升不大,但是功耗卻降低了很多,這樣新產品的能耗比就提升了很多。
其實低功耗產品不僅僅是自身的功耗低而已,它會帶來一連串優(yōu)勢以及放大效應:
1. 功耗低,省電,省錢;
2. 芯片溫度低,穩(wěn)定性增加,壽命增加;
3. 散熱器不用太多投資,省錢;
4. 風扇轉速不用太高,噪音低;
5. 電源瓦數不用太高,省錢;
6. 主板做工不用太奢華,省錢;
7. 機箱散熱不用太好,風扇不用太多,省錢。
總的來說,低功耗的產品本身可能售價相對較高,但整體投入其實并不多,它能夠大大減少長期的電費開銷,而且還能為人類環(huán)保貢獻一份綿薄之力,何樂而不為呢?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