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正常!鮮為人知的筆記本二三事
●世界上第一臺筆記本電腦究竟是誰制造的至今沒有定論
1996年,美國《電腦雜志》提到康柏于1982年11月推出了一款手提電腦,重28磅(約合14公斤),中央處理器為Intel8088處理器,主頻為4.77Mhz,128KB內存,配備一個320KB的軟盤驅動器和9英寸的單色顯示器,由于它并沒有配置電池,所以它應該算一臺便攜電腦,這應該算是最早的筆記本電腦雛形。但IBM卻拒絕接受這個說法,堅持認為它在1985年開發(fā)的一臺名為PCConvertible的膝上電腦才是筆記本電腦真正意義上的“開山鼻祖”。
康柏Compaq Portable誕生于1982年
正當美國人爭吵不休,大洋那邊的日本又傳出了不同的聲音。他們認定世界上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筆記本電腦是東芝公司的T1000,這款于1985年推出的產品重量為4.1公斤,采用Intel8086(4.77MHz)微處理器,256K內存,并帶有分辨率為640×200的9英寸的單色顯示屏,沒有硬盤,選用3.5寸或者5.25寸磁盤驅動器,可以運行MS-DOS操作系統(tǒng)。
IBM公司的PCConvertible誕生于1985年
2001年,《美國計算機協(xié)會學報》在紀念PC誕生20周年的一篇報道中寫道“1985年,東芝推出T1000,第一次給人們帶來了‘筆記本電腦’的概念。”從此,這款筆記本電腦就成為了目前為止媒體公認的第一款筆記本。不過遺憾的是它也需要依靠外接電源運行,可能是它的屏幕開合設計和輕巧的體積,給他帶來了世界靠前的美譽。
東芝T1000誕生于1985年
分歧來自對筆記本前身理解不同
實際上,之所以會發(fā)生“誰制造了第一臺筆記本電腦”的爭執(zhí),關鍵在于日本人和美國人對筆記本電腦前身的理解不同。上世紀80年代初,IBM開發(fā)出個人PC后,人們夢想著開發(fā)出一種能夠隨身攜帶的PC產品。1983年,《國家電子》雜志首度提出了“手提電腦”的概念,后來這個概念又演變?yōu)椤跋ド闲碗娔X”,當時包括蘋果、IBM和康柏等公司都推出了這種產品。在美國人看來,正是“膝上型電腦”的發(fā)展催促了筆記本電腦的誕生。
而在同時期的日本,東芝、松下和索尼等廠商則熱衷于開發(fā)一種被稱為“移動PC”的產品,“移動PC”基于IBMPS/2系統(tǒng),使用外接電源。嚴格來講,當時日本人所開發(fā)的“移動PC”更強調便攜性,與美國人設計那種笨重得需要扛起來才能移動的“膝上型電腦”形成鮮明對比,因此它也更接近于今天的筆記本電腦。 更為關鍵的是,正是在東芝T1000推出之后,筆記本電腦相關的各種新技術、新產品才紛紛出現,市場開始全面快速的發(fā)展。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