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輸的戰(zhàn)爭!深度剖析4650市場地位
回顧歷史脈絡,作為各家利潤主力,并負責搶占市場份額的產品都是那些售價在500元附近的中低端產品,不光是零售DIY市場需求量主要集中在這個區(qū)間,更重要的是整機廠商的OEM大單也都主要集中在此價格區(qū)域。據統(tǒng)計數據,這一段產品占據總出貨量的比例超過50%,最高可達70%!所以,一款成功的500元級產品將會使廠商在一代產品周期內位于優(yōu)勢地位,坐擁不斷提高的市占率和不斷攀升的利潤。
同時,打造一款成功的500元級產品不但可以鎖定本價格區(qū)間,通過對產品的挖潛,推出加強或者簡化版后上可攻700元級市場,下可打300元級市場,總之是進退有序,市場主動權完全掌握在手中。尤其是近一段時間,廠商的操作手法不斷翻新,傳統(tǒng)的顯存規(guī)格調整和渲染單元的刪減已經被發(fā)揮的淋漓盡致,甚至出現(xiàn)了同一芯片功能上的不同對待,包括高清解碼引擎和高清輸出接口的不同都可以成為顯卡的劃分依據,使得推出一款成功的作為基準的500元級顯卡顯得更加重要。
曾經大紅大紫的GeForce 6600系列和RADEON 9600系列都是非常成功的例子,GeFoce 6600衍生出的標準版、GT版、LE版在當年的市場中橫掃對手;而RADEON 9600也是通過變化規(guī)格推出了包括XT版、PRO版、SE版等多種衍生產品,尤其是RADEON 9550的出現(xiàn),更是成就了一段傳奇,不但打的對手痛苦萬分,甚至蠶食了部分自家不同價格段產品的份額。
通過RADEON 9550的事例又引出一個問題,定位在這個價格段的產品要擁有不錯的性能,但不能太強,打擊對手的同時影響了自家的產品布局,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情同樣不好受。既要具有競爭力的性能表現(xiàn)又要有所限制,這就考驗廠商在產品和市場的拿捏功夫了,要做到權衡利弊,有所取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