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與計算那些事 AMD次世代架構解析
最核心的流處理器和緩存部分介紹完畢,剩下的功能模塊就簡單了:
AMD頭一次使用384bit顯存控制器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顯存控制器的發(fā)展史:
NVIDIA:G80(384bit)-G92(256bit)-GT200(512bit)-GF100(384bit)
AMD:R600(512bit)-RV670(256bit)-RV770(256bit)-Cypress(256bit)-Cayman(256bit)
NVIDIA使用過兩次384bit顯存控制器,而AMD自R600 512bit兵敗之后一直堅守256bit的設計,這次Tahiti是頭一次使用384bit這種折衷的位寬。
AMD作為GDDR5顯存標準的制定者之一,對于顯存特性吃得比較透,因此同樣的顯存顆粒,A卡的顯存頻率一直都遠高于N卡。此次AMD在位寬上追平NVIDIA,再加上更高的頻率,顯存帶寬達到了264GB/s,基本上不會有什么瓶頸了。
光柵單元數(shù)量不變
Tahiti配備了32個ROPs,數(shù)量與Cayman,每個周期能完成32個色彩處理和128個Z/Stencil 處理,不過得益于有更高的顯存帶寬,在實際游戲中的性能要比理論值一樣的Cayman快50%,比如抗鋸齒方面。
率先支持DX11.1 API
AMD一直都是激進派,憑借與微軟的深度合作,自DX10以后AMD總是能夠第一時間發(fā)布支持最新API的顯卡,DX10.1/DX11還有現(xiàn)在的DX11都是如此。目前微軟尚未公布DX11.1的改進細節(jié),相信和當年的DX10.1一樣不會有太多質的改動。
支持PCI-E 3.0總線的意義
至于PCI-E 3.0總線的支持,更是超前,目前只有Intel的X79+i7-3960X平臺才會提供PCI-E3.0支持。根據(jù)經(jīng)驗來判斷,PCI-E 3.0翻倍的帶寬并不會給顯卡帶來性能提升,其主要意義還是對于多卡的支持。試想,如果PCI-E 3.0 X4都可以滿足HD7970的需求的話,那么現(xiàn)有的Z68(搭配IvyBridge處理器)就不會限制多路交火的性能表現(xiàn),而X79插8塊(如果主板有這么多插槽的話)HD7970做并行計算也不會因為接口帶寬而產(chǎn)生性能瓶頸。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