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沒影響!PCI-E2.0.VS 3.0性能測試
分享
在正式開始測試之前,筆者需要先給各位澄清和解釋兩點:1、PCI-E帶寬是否成為瓶頸?2、PCI-E 2.0和PCI-E 3.0之間的區(qū)別。
1、PCI-E帶寬是否成為瓶頸?
首先,筆者要告訴大家:PCI-E帶寬是否成為瓶頸,取決于GPU處理能力,也就是說顯卡性能,像GEFORCE GTX 660 Ti的這樣的游戲顯卡,其性能就十分強勁,對帶寬的要求也很高。
我們都知道顯卡工作流程是由CPU和GPU協(xié)作完成的,CPU負責三角形設定(Triangle Setup)和GPU負責三角形光柵化(Triangle Rasterize)【DirectX 10中加入的幾何著色器使GPU可以負責一部分Setup工作】。我們進行游戲時CPU和GPU是不斷交換數據的,大部分情況下都是GPU收到CPU的渲染指令,而他們之間的通信是用PCI-E總線來進行的。那么一旦GPU性能非常強,PCI-E帶寬無法滿足數據交換的需求的話,GPU性能就會受到限制,無法發(fā)揮出100%的效率。
2、PCI-E 2.0和PCI-E 3.0之間的區(qū)別
PCI-E 3.0規(guī)范將數據傳輸率提升到8GHz|8GT/s(最初也預想過10GHz),并保持了對PCI-E 2.x/1.x的向下兼容,繼續(xù)支持2.5GHz、5GHz信號機制?;诖耍琍CI-E 3.0架構單信道(x1)單向帶寬即可接近1GB/s,十六信道(x16)雙向帶寬更是可達32GB/s。
也就是說,PCI-E 3.0相比PCI-E 2.0的帶寬再次翻倍,和之前PCI-E 1.1升級到PCI-E 2.0一樣。
10人已贊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