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卡從"割喉放血"式的競爭叢林中前行
● 入門低造就了勇士不斷地進入,盡管烈士也不斷的誕生
大廠玩成本 國內(nèi)品牌玩芯片 渠道品牌玩價格。因為顯卡不像主板,芯片組廠商主導(dǎo)了行業(yè),主板廠商完全按照他們的規(guī)劃來走,顯卡更多要考慮的因素是顯存!
渠道品牌利用價格以及地域差異的空隙生存
渠道品牌最擅長的是玩價格,例如:一家在資金、操作經(jīng)驗都相對豐富的顯卡廠商,甚至能以相同的成本把同一款顯卡的顯存容量做到對手的兩倍,或者別人家出的DDR2版,經(jīng)驗豐富的廠商能出到DDR3版。
每個百元價位的顯卡,都有相應(yīng)的產(chǎn)品對應(yīng)
正是在GPU廠商開放顯存配置方案的時候,敏感的國內(nèi)顯卡廠商們以更低價格、更高配置的產(chǎn)品占領(lǐng)了市場。
不止是在顯存期貨市場的操作,國內(nèi)顯卡廠商們同樣利用顯存進行卡位,從349,到399,再到449、499的價格上卡位。
而渠道品牌在其中扮演的就是價格縫隙殺手角色,每一個價位,每個品牌覆蓋密度不高,或者覆蓋很少的時候,它們的身影就在那里。
◎ 糾結(jié)的心情:為何每個價位都難以抉擇?
例如:同一款9500的顯卡,通過搭配64M/128M/256M甚至512M的顯存,搶占了所有價位端,讓用戶在選購的時候再拿兩家產(chǎn)品比較的時候,無論比價格還是比性能都有優(yōu)勢,甚至同一款399的,既有DDR2 256M也有DDR3 128M的...用戶們青菜、蘿卜各有所愛,有的愛大容量、有的看重高速......
有的看中了399的,但想想加50塊錢買449的,顯存能從128M升級到256M,何樂不為呢?價格的面前,消費者失去了理性,一毛錢的浮動,都讓用戶心動。
努力在龐大的中國市場生存下來,是渠道品牌生存之路。而“通路”是他們最好的生存方式。
關(guān)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