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C徐文選 邁好“三步走”的最后一步
在自有品牌高速成長的同時,冠捷科技的制造業(yè)務也在不斷地發(fā)展壯大。
徐總告訴我們,2006年冠捷科技的出貨量目標是2800萬臺液晶顯示器和1100萬臺CRT顯示器,另外還有250萬臺平板電視。到2007年,冠捷科技將制造5100萬臺的顯示設備,包括顯示器和電視,其中CRT顯示器800萬臺、液晶顯示器3500萬~3800萬臺、液晶電視500萬臺,總量上比2006年有大幅度的增長。
顯示器制造航母的掌舵人——冠捷科技集團首席生產主管
全球制造資深副總裁林允武先生(《林總訪談:產業(yè)鏈整合締造強大競爭力》)
在產量增長的同時,冠捷科技還必須滿足市場價格更低、性能更好、品質更可靠的“苛刻”要求,只有這樣才能保持競爭優(yōu)勢,獲得持續(xù)的發(fā)展和進步——概括起來,就是關于“量”與“質”的辯證法。
作為擁有10年工廠背景的資深生產主管,徐總對于這個問題有著自己非常深刻的認識。他指出,量和質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沒有量就談不上質,而沒有質,量也就沒有了意義。在IT這個行業(yè)里,數量很少的小規(guī)模制造也許能締造出品質優(yōu)秀、單價極高的“精品”,但這種規(guī)模的制造絕不可能獲得非常豐厚的回報,甚至還有很大的風險,畢竟產品的數量有限,利潤再高也只是“孤軍奮戰(zhàn)”,稍有不慎還可能折戟沉沙——索尼(Sony)曾經傾力打造的優(yōu)異奢侈電子品牌Qualia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另一方面,通過量的不斷積累,不僅企業(yè)本身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成本優(yōu)勢越來越明顯,而且從規(guī)模制造中吸取的經驗也會越來越豐富,對產品附加值的把握和提升也越來越老到。
2006年,以“魔鏡”為首的4M液晶顯示器新品
代表了AOC技術研發(fā)設計能力的突飛猛進
徐總告訴我們,除了產能龐大之外,冠捷未來還要朝向精、專的方向發(fā)展,從而與其他競爭對手實現超過兩位數的優(yōu)勢——在徐總看來,這就是絕對性的差異。
落實到AOC冠捷自有品牌,徐總表示在產品的規(guī)劃以及質、量的均衡方面,他們也在不斷地向工廠學習,再加上持續(xù)的創(chuàng)新,希望能以精兵取勝。因此,在徐總的規(guī)劃中,AOC冠捷的“生財之道”,就是用并不復雜的工藝流程,制造出能夠在世界舞臺上和一線廠商競爭的產品,并且確保產品的品質和品牌的信譽,從而既促進銷售,也能有力地推動AOC冠捷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提升,徹底改變以往AOC冠捷“網吧專用顯示器”的形象。
事實上,從2004年5月12日AOC冠捷的第一次新品發(fā)布會開始(《新品整裝待發(fā) 冠捷AOC揮師消費電子》),AOC冠捷的顯示器產品無論外觀還是性能方面的變化,和它的品牌銷量的變化幾乎是同樣的驚人,這一點也是所有關注中國顯示器市場的人有目共睹的。從2004年的6大“隨心技(《人性技術隨心視代 AOC推出6大隨心技》)”到2005年的“5客”家族(《冠捷5“客”全線出擊AOC目標中國知名》),從iU“視界芯”(《AOC新品發(fā)布 引入LCD技術大舉反攻CRT》)到2006年的“4M”品位液晶(《引領品位生活 AOC冠捷向顯示王國邁進》),AOC冠捷產品、技術“兩條腿走路”,不斷推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顯示器產品——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作為全球先進大顯示器制造商的冠捷科技,也正在經歷“從制造到創(chuàng)造”的轉型,而作為冠捷科技自有品牌的AOC,就是引領冠捷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觸角和先鋒。
展望2007年,徐總為我們勾勒出了這樣一幅AOC冠捷的品牌藍圖:在冠捷科技全球品牌運營的布局中,中國市場已經成為重中之重,既是AOC冠捷品牌建設最為成功的市場,同時也是冠捷科技品牌運營經驗的主要輸出地,隨著段振華先生的西征南下,AOC冠捷品牌將在歐洲和東南亞市場實現新的突破;而中國市場,在徐文選先生的帶領下,將繼續(xù)堅持“三步走”戰(zhàn)略,深耕品牌精耕渠道、通過“千縣計劃”開拓3、4級市場;在冠捷科技生產和研發(fā)實力持續(xù)增長的背景下,AOC冠捷中國區(qū)將以創(chuàng)新的產品和精干的團隊,在顯示器業(yè)務穩(wěn)健推進的同時積極布局平板電視業(yè)務,為3~5年后實現品牌第一的飛躍而努力!<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