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zhàn)64位應用!64位閃龍vs.64位賽揚D
分享
這個測試中的成績分為5個部分,分別是總時間、I/O時間、編碼壓縮時間、平均幀速率和壓縮幀速率。我們在看成績的時候應當著重看壓縮過程中所消耗的時間以及幀速率。
媒體壓縮一直是Intel的強項,我們在64位環(huán)境下看到依然是這樣的情況。在這輪測試中,Intel的處理器占據(jù)上風,但差距不大。
分析其中原因,除了Intel在MPEG4的壓縮方面一貫的優(yōu)勢外,處理器頻率比A64要高得多也是重要原因。這里大家還是應該著重看編碼壓縮過程的耗時,因為那才是和處理器性能聯(lián)系最緊密的。
0人已贊
第1頁:決戰(zhàn)64位應用!64位閃龍vs.64位賽揚D第2頁:前言:Intel、AMD全面展開低端64位處理器市場爭奪第3頁:價格:Intel這次也玩性價比 AMD反而貴了?第4頁:觀察:Intel 64位賽揚D 331和AMD 64位閃龍3000+第5頁:測試平臺:64位漸漸平民化 未來平臺觸手可及第6頁:綜合性能測試:SiSoft Sandra 2005 3000+一馬當先第7頁:綜合性能測試:3DMark系列 64位閃龍3000+稍稍領(lǐng)先第8頁:綜合性能測試:3000+在AquaMark 3保持大幅領(lǐng)先第9頁:整機性能測試:兩款處理器在PCMark04互不相讓第10頁:辦公性能測試:3000+在Winstone 2004無一例外全部領(lǐng)先第11頁:游戲性能測試:最多相差20幀 怎能不為3000+叫好!第12頁:3D性能測試:會搖擺的NVIDIA Blobby Dancer第13頁:DivX 5.03壓縮:媒體壓縮依然是Intel強項第14頁:文本壓縮測試:64位閃龍3000+能讓Mini-GZIP變得更好看第15頁:總結(jié):更多處理器選擇 觸手可及的64位時代